一、打破中小学部,成立文科、理科、综合三大教研组。

整个学校的教学网络为: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三大教研组,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工作校长与副校长制定后由教导处牵头,三大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这样学校的所有工作不在是中小学部的工作,而是理科、文科、综合组的整体工作。教师在一起研究的是本组1—9年的整体教学。不在是以前的把门一关,“闭关自守、闭门造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彼此孤立局面。教师接触多了,心自然也就近了,教学的势头必然上涨。

二、小学采取分科教学。

“人非圣贤,闻道有先后;人非全才,术业有专攻”。作为教学管理者岂有不知?分科教学的优势所在:一是学科分工更加细密;二是教师更加专业化,更有精力潜心研究所教学科;三是优势互补,两位教师同教一个班,个人的风格、长处都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产生“1+1>2”的效果;四是小学分科教学为中学学习习惯养成奠定基础,利于中小学的衔接,更利于学生成绩的推进,特别适合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便于统一管理,暗合了中小学教育一体化趋向,具有前瞻性;五是便于对“学科教学新理念的研究”。科研带动教研,教研促进教学,教学确立科研,这是课题研究的新动向,实行分科教学便于总结经验,拿出科研成果。该项实验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三、初中小学要“走进对方”互相听课。

中学教师“放下架子”,深入小学,多看看小学教师是如何做的,请他们谈谈心得体会,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以后的“衔接”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小学教师要多看看初中教师的课,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上下功夫,打好坚实的基础。中小学教师应建立起协调、合作的伙伴关系,以“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加强交流与联系。举办各种“教育开放日”活动,让小学生及教师走进中学,了解他们将要就读的环境,听听初中老师上的课,让小学生与教师提前感受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有何不同,小学生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四、加强“衔接”教研,实现中小学教学互补。

1.教师个体为主体的“自主研究”。

教师们把衔接教育中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放在一起在本教研组中集中交流讨论,共同吸取教训,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或改进措施。

2.以三大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例研究”。

集体备课。每一次集体备课,本教研组教师必须参加。每一节课教材的重点、难点确立,以及教学重难点如何突出和突破,课堂教学中采用那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都由中小学教师共同完成。真正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

3.教师进行“异段”交流与“异段”教学。

各学段教师间,特别是“中段”和“高段”教师间加强联系和交流,共同研究各学段的衔接和整合的问题。互相学习交流。教师互相了解各学段学科的教学特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各学段的学生情况等,听听其他学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找到教师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找到教师关注中小学学生的共同问题。选拔部分高段教师深入“低中段”班级听课、上课;另一种方式是从低中段教师中选拔部分优秀教师到高段听课、上课,提前熟悉“高段”教学,适应高段学生。学校教研组还进行随堂调研听课,从分析理解教材、备课、讲课、评课等多个角度对新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作好师资储备,以备从“低中段”无缝进入 “高段”教学。这样,在各学段教师的交流互动中,在共同的研究中,找到教学的“共同点”逐步达成一种共识,共同建构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体系、认识体系以及教育教学行为体系。

总之,我们反对那种学生一入学,没有具体要求便进课堂上课的做法;反对那种只怨天尤人,抱怨生源怎么差,而无实际改革措施的现象;反对只重视和研究对教材内容衔接,淡化对教法、学法研究的倾向,教法与学法衔接是否得法,恰恰是能否夯实基础,大面积提高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校中小学衔接问题将会得到较好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