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湖南衡阳12岁的女童因与同学结怨,用掺杂了毒鼠强的可乐将同学姐妹毒死。在这起12岁女童投毒杀人事件中,无论是杀人的女童,还是被毒杀的姐妹俩;以及最近一些涉及农村底层儿童的热点新闻事件中的儿童,他们都是留守儿童,父亲为生计外出打工,母亲或者离家出走,或者智障或精神分裂。

如果要从杀人女童的角度来探究,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发生并不难。缺乏父母关爱和引导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无法承担起抚育人的职责,这导致他们社会退缩,发展性的社会认知和情绪缺陷。对一名12岁缺乏成年人引导和支持的女童,甚至办案女警也疑惑“小雯究竟是不是真正了解‘杀人’是什么概念,有没有人告诉过她,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从心理学角度,一名儿童在成长和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人格和品行的影响都同等重要。当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户籍限制使留守的孩子无法随着父母流动,家庭迫于生计已经无力承担对孩子的社会化引导的职责。那么,学校和社会是否能够或者担当了对那些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和发展的引导作用呢?

一、留守儿童集体自杀背后根源是什么

贵州毕节一家4名留守儿童疑似农药中毒身亡。记者从贵州省毕节市有关部门获悉,6月9日23时许,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村民透露4个孩子1男3女,是留守在家无大人照顾的四兄妹,喝农药自杀,最大哥哥13岁,最小妹妹5岁。

四个孩子一夜之间中毒身亡,无疑是谁都不想看到的悲剧。可不得不承认,涉事家庭有其特殊性,甚至可以说“不太正常”——四个孩子,从13岁到 5岁,应该属于严重超生;母亲“被人拐跑”、父亲外出打工虽留了联系电话但一直打不通,很显然,监护人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悲剧发生后,一些“毕节往事”也迅速被媒体和网友翻了出来,有留守儿童被禽兽教师**,也有其他一些事情。而流传最广的是这样一则新闻:2012年,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垃圾箱生火取暖中毒身亡,事发后毕节曾对全市范围内留守儿童进行逐一排查,设立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这无疑将毕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为什么你们那里总是出事,并且都如此严重?你们为什么没有痛定思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隐患?你们所谓的“逐一排查,一对一帮扶”是否只是为了蒙混过关的“危机公关”,并没有甚至原本就不想落到实处?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的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并非只有毕节一地存在,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共青团毕节市委曾作过一次全面的统计,全市有18万名外出打工人员,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有164608名,占适龄入学儿童的10.6%。而据统计,全国共有留守儿童2200 万。长期以来,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悲剧常有发生,只不过毕节的事情比较有新闻性,所以才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罢了。情绪化的宣泄虽然可以理解,却无助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不可就事论事,眼界还应更开阔一些,在关注“毕节留守儿童农药中毒”事件的同时,更应关注和反思的是留守儿童现象。

二、台媒关注大陆留守儿童调查:普遍成熟 不恨父母

台媒称,上海师范大学近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跟父母主要通过电话沟通,但有38%的孩子每月跟父母讲电话的次数不到1次。

据台湾“中央社”6月16日报道,留守儿童最渴望增加亲子沟通,从“最希望学校为你们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的问题中,大多数孩童表示,希望学校可以延长电话开放的时间或设立信箱,让自己多跟父母打电话或收到父母的信。

报道称,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留守的心愿”发布“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报告调查了广西田阳县4所小学,让4至6年级的学生填写问卷,并以家庭访问法共计调查了400名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情况。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因家庭人口数众多加上经济情况不好,才需要外出打工。而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83%的孩子会经常或偶尔感觉到孤独;60%的孩子对父母外出打工表示理解。

调查显示,95%的受访留守儿童来自低收入家庭,56%留守儿童家庭月收入不满人民币1000元。根据课堂及家庭访问的情况反映,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行为规范往往有待加强。

报道称,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超龄的成熟与独立,60%留守儿童表示,虽然很想念父母,但不会痛恨父母,因为知道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家庭生计、为了供他们读书生活。

报道称,调查还发现,当心情不好或有心里话时,近50%的孩子选择跟朋友进行分享,35%孩子选择自行解决与消化情绪与心情,愿意与亲属或老师分享心里话的孩子分别占10%与6%。

三、留守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高于普通儿童

2013年5月,全国妇联曾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多达205.7万,占留守儿童比例的3.37%。

而在一些劳务输出人口较多的地区,独居留守儿童的数量更为庞大。以西部某市为例,该市曾对全市打工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18万名外出打工人员中,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有164608名,占适龄入学儿童的10.6%,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其他亲人代理照料的,他们都可以算作 “事实孤儿”。即便政府、社会已经开始对他们有一定的照看,他们面临的各种伤害、暴力风险都比一般儿童来的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衍生的自杀问题。

留守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要高于普通儿童。由于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教育的家庭温暖,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品格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孤独、自责、敏感。这些问题让周围的人无法靠近他们,敏感的心灵则使他们将自身囿于自责中无法自拔,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悲剧发生。

小精灵温馨提示:

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除了将孩子托付给值得依赖的亲人和机构代为照顾的权宜之计外,最好的办法则是家长陪伴在孩子身边,履行作为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