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湖南衡阳12岁的女童因与同学结怨,用掺杂了毒鼠强的可乐将同学姐妹毒死。在这起12岁女童投毒杀人事件中,无论是杀人的女童,还是被毒杀的姐妹俩;以及最近一些涉及农村底层儿童的热点新闻事件中的儿童,他们都是留守儿童,父亲为生计外出打工,母亲或者离家出走,或者智障或精神分裂。

如果要从杀人女童的角度来探究,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发生并不难。缺乏父母关爱和引导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无法承担起抚育人的职责,这导致他们社会退缩,发展性的社会认知和情绪缺陷。对一名12岁缺乏成年人引导和支持的女童,甚至办案女警也疑惑“小雯究竟是不是真正了解‘杀人’是什么概念,有没有人告诉过她,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从心理学角度,一名儿童在成长和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人格和品行的影响都同等重要。当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户籍限制使留守的孩子无法随着父母流动,家庭迫于生计已经无力承担对孩子的社会化引导的职责。那么,学校和社会是否能够或者担当了对那些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和发展的引导作用呢?

一、留守儿童集体自杀背后根源是什么

贵州毕节一家4名留守儿童疑似农药中毒身亡。记者从贵州省毕节市有关部门获悉,6月9日23时许,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村民透露4个孩子1男3女,是留守在家无大人照顾的四兄妹,喝农药自杀,最大哥哥13岁,最小妹妹5岁。

四个孩子一夜之间中毒身亡,无疑是谁都不想看到的悲剧。可不得不承认,涉事家庭有其特殊性,甚至可以说“不太正常”——四个孩子,从13岁到 5岁,应该属于严重超生;母亲“被人拐跑”、父亲外出打工虽留了联系电话但一直打不通,很显然,监护人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悲剧发生后,一些“毕节往事”也迅速被媒体和网友翻了出来,有留守儿童被禽兽教师**,也有其他一些事情。而流传最广的是这样一则新闻:2012年,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垃圾箱生火取暖中毒身亡,事发后毕节曾对全市范围内留守儿童进行逐一排查,设立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这无疑将毕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为什么你们那里总是出事,并且都如此严重?你们为什么没有痛定思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隐患?你们所谓的“逐一排查,一对一帮扶”是否只是为了蒙混过关的“危机公关”,并没有甚至原本就不想落到实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