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其特征就是情感抒发、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它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感染人、激励人,同时教育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音乐情感的这种特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通过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可采用 “猜测、想象、辨析、律动、创编、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听唱演中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

一、听中想象、听后表达,于想象、表达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一节中: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与乐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流动的音响,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在聆听过程中产生美的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应以听觉为先导,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聆听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或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摇篮曲》时,在学生对《摇篮曲》有一定感悟的基础上,先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想象画面,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都能准确描述:仿佛看到了妈妈在轻轻的用手摇摇篮,还小声地哼着小曲哄小宝贝睡觉。这时教师再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心理涌起什么样的情感?学生纷纷表达:妈妈很爱孩子!我问:你从哪里感觉到妈妈很爱孩子?生:妈妈轻轻的摇,小声地唱。……师问:为了表现妈妈温暖的母爱,在演唱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怎样的力度呢?学生通过想象交流,都明白演唱时要用较慢的速度和较小的力度。经历了这样一次的想象和交流,学生都被音乐表现出的母爱所感动,同时产生母爱的情感共鸣,此时抓住时机让学生交流:“说说妈妈最爱自己的方式或事情”,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得到挖掘,在回味中更加激发了爱妈妈、感恩妈妈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又如:在教学音乐故事《保护小羊》时,在学生听声音猜出动物狼和羊时,就要求学生根据狼、羊的叫声想象“狼和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然后交流自己的想象。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积极想象创编着“狼和羊”的故事,在学生想象的同时,心里都会浮现大灰狼凶恶的面孔和小羊柔弱的样子,从而滋生出同情小羊要保护小羊的心理,在强大与弱小、凶恶与善良的想象对比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显性的,丰富的,并借此生成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