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2.1 两组高危因素的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高危因素的分布比较,在胎膜早破和窒息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羊水污染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发生率的比较普遍预防组和选择预防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抗生素应用方法在人均药费、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在平均药费、平均住院天数、腹泻、红臀及鹅口疮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选择预防组中CRP<4mg/L未使用抗生素病例的感染率选择预防组中CRP<4mg/L共230例,未进行抗生素预防治疗,经临床观察其中仅有12例出现临床感染症状,感染发生率5.21%,其中主要分布在存在羊水污染这一高危因素的人群中。 3 分析新生儿感染在发展中国家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孕母和(或)自身的各种原因,如产道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双胎等,使得自身处于高危环境中[3]。对于这些高危患儿,如果没有明显感染的证据而全部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一直存在争议。

如果不对有潜在的感染的患儿进行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就会使潜在的感染发作从而殆误患儿的病情,但是如果不加区别的对入院的患儿都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就会加大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关研究表明,成人药物不良发生率为6%~17%,小儿与成人一致,但新生儿组却高达24.5%。

因此,给刚入院的患儿普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非常不可取的,这样做还可以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使得细菌耐药的情况更加严重。

目前国内还没有明确的新生儿抗生素应用指南。国外的相关指南提示我们,母亲孕期有绒毛膜炎、早产儿、胎膜早破18h的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的机会增加,可用相应抗生素预防。

但是我国孕妇产道GBS的定植率低[4]大多数基层医院不把绒毛膜炎作为常规筛查,也没有开展病原学检测,因此,儿科医师很难在患儿出生前后短时间内作出新生儿感染的判断。本文就是探讨以新生儿相关高危因素联合CRP筛查结果来指导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问题。

对于入院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普遍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可使患儿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腹泻[5],继而出现红臀。另有研究表明,新生儿红臀的发生与广谱抗生素长时间应用有密切关系[6]。

这样就延长患儿的住院天数,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广谱抗生素在新生儿病区的普遍使用使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明显增加,真菌感染(如鹅口疮)发生机会亦会增加。据相关文献报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达24.5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7]。

本文之所以采用高危因素如CRP≥4mg/L才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因为CRP可安全有效地指导新生儿抗生素的应用,可作为早期新生儿抗生素使用与否的指标[8]。

因为单纯的高危因素并不一定存在实际感染,CRP检测对病毒感染不敏感,提示细菌感染时CRP才升高,病毒感染时CRP并不升高[9]。

本文结果显示,选择预防组中CRP<4mg/L的230例病例,未进行抗生素预防治疗,临床观察仅12例出现临床感染症状,感染发生率5.21%,明显低于抗生素预防组,说明CRP检测可作为早期新生儿抗生素使用与否的指标。

本文对高危因素分布无明显差异的两组病例,尽管采用了不同的抗生素应用标准,但是感染的发生率并无明显的增加,相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红臀、鹅口疮等抗生素相关性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细菌耐药发生的可能,值得推广。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