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社会》第五册。

【教材分析】

在学习《新疆的沙漠和绿洲》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我国七个比较典型的地理区域,因此,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从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来理解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对于本课的学习,要掌握三点:一是沙漠中有水的地方就有绿洲。新疆的稻田、棉田、果园、村庄都分布在绿洲上,大大小小的城镇也都分布在绿洲上。二是因为新疆干旱少雨,日照强,气温昼夜变化大,有利于植物体内糖分的积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三是在天山的山坡上部,生长着茂盛的牧草,所以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习并理解这种“人地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面七个比较典型的地理区域的学习,学生虽然己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新疆的沙漠和绿洲距离学生非常遥远,非常陌生,因此,还需要鼓励学生搜集大量的有关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图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新疆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具有独特的风土民情。

2.知道新疆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特点。

3.知道新疆地区著名的瓜果、畜种。

4.知道新疆地区改革开放后,商贸活动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1.会自学课本,通过合作,能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能搜集有关新疆风土人情的信息资料。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意识到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要互相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达到热爱新疆、热爱祖国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有《新疆好》歌曲的录音带,介绍新疆的沙漠和绿洲及其“葡萄节”的录像带。

学生准备:有关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图片及瓜果、畜种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新疆好》。

2.思考: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根据歌词说说新疆好在哪里?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八、新疆的沙漠和绿洲)

【设计意图】:用一首歌曲《新疆好》导入新课,设计新颖,让学生听后,说说新疆好在哪些方面,学生很感兴趣,并能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美丽富饶和民族风情,对新疆有了初步了解,从而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作好铺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主动参与,探求新知

(一)了解新疆的地理概况

1.提示:小买买提的家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1页的“新疆”地图,看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找出新疆的首府、两个盆地、一块沙漠、一条河流)?

(结合学生回答,师板书:乌鲁木齐、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

2.活动:谁能结合插图,把你从课外了解到的关于新疆地区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听?或把你准备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看(指几名学生回答)。

3.综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以南,在这两个位于天山南北的盆地中,沙漠广布。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塔里木盆地中,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有许多神话和传说,都把这里说成生物不能插足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考察队多次进入沙漠,考察沙漠中的资源,并已经在这大沙漠中勘探出了储藏量丰富的大油田。

【设计意图】:一是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二是课内外知识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新疆的地理环境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二)学习“新疆的沙漠和绿洲”

1.教师设疑:干旱少雨是新疆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但在春夏干旱时,人们不是盼着阴天下雨,而是盼着大晴天,这是为什么(板书:干旱)?

2.看录像:播放“新疆的沙漠和绿洲”,看完录像,结合教材第52-53页的内容,思考一下,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然后分组交流。交流时先说说“设疑”中提出的问题,再说说不懂的问题。

3.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人们是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的?主要的水源在哪里?具体做法怎样?(2)为什么说新疆的棉花,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跃居全国第一位?

4.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每组选1-2个问题,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

结合学生回答的第(1)个问题,教师板书:

冰雪融水沙漠一绿洲(干旱)浇灌5.教师总述;新疆的稻田、棉田、果园、村庄都分布在绿洲上,大大小小的城镇也都分布在绿洲上。古代的“丝绸之路”

和现在新建的“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也都是从片片绿洲上通过的,使绿洲的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现在,为了充分利用新疆的棉花优势,把新疆建成我国主要的优质纱、布生产基地,天山南北己陆续建起了与上海、山东、广东、江苏等地合作的棉纺织厂。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设计意图】:通过看录像,学生能直观感知新疆的沙漠和绿洲,并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给每个小组平等发言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断探索中学习新知识。

(三)学习“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

1.提示:新疆有两种著名的瓜果,谁知道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2.读书并思考: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学生可能答出:新疆气候干旱,日照强烈,气温昼夜温差大,是瓜果特别甜的原因。)3.教师讲述:同学们,每年的夏秋季节,葡萄熟了的时候,小买买提都去吐鲁番的姥姥家,参加“葡萄节”的庆祝活动。你们想参加吗?请同学们看录像(播放“葡萄节”录像)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在万紫千红的“葡萄世界”里,人们在葡萄架下载歌载舞,喜庆丰收。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如玛瑙,似珍珠,任人品尝。品种多样的葡萄,还有维吾尔族优美的歌舞和独特的风情,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宾客来这里洽谈生意和观光旅游。

此时此刻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到新疆去,和那里的人们一起过“葡萄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而且通过看“葡萄节”录像,了解了新疆的节日习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吸引中外宾客来新疆旅游、做生意等新面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教师:是啊,在新疆除了葡萄和哈密瓜闻名于世以外,还有著名的畜种。同学们想知道有哪些吗?

(四)学习“天山南北好牧场”

1.学生自读“天山南北好牧场”。

思考:(1)新疆著名的畜种是什么?(2)为什么牧民们在秋季要赶着畜群到牧场过冬?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解决问题。教师板书:新疆细毛羊、伊犁马。)2.你对新疆还有哪些了解?可以把你所了解的课外知识和课内知识结合起来说说。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主要是改革开放后,商贸活动和边境贸易。)【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说、敢问、敢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三、总结升华,系统理解

1.让学生谈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可结合板书叙述。

2.再次播放歌曲《新疆好》,并让学生演唱其他赞美新疆的歌曲。

【设计意图】:谈收获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系统理解,先后两次播放《新疆好》,激起学生热爱新疆、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板书设计】

 新疆的沙漠和绿洲

 (乌鲁木齐)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冰雪融水

 吐鲁番葡萄 哈密瓜塔里木河

 沙漠—绿洲塔克拉玛干沙漠 (干旱)

 浇灌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教学反思】

这节课首先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在重点处设置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最后,通过对新疆地理环境和新疆物产风情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同时还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足之处:应准备一些吐鲁番的哈密瓜和葡萄,让学生亲自尝一尝,效果会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