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轻的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发现孩子在一定的场合或环境中对某些物品特别依恋。如晚上睡觉时一定要摸被面或咬被角,若去除这些恋物,孩子就烦躁不安、睡不安宁。有的甚至在白天说话时、看电视时也要抱个洋娃娃或放在身边,这就是我们说的“恋物”。这种恋物现象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长此以往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所谓恋物,是指小儿将依恋之情转移到物体上,与某一物品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其原因与晏幼儿的情绪环境有关。在健全的家庭中,孩子出生后由父母仔细、耐心地抚养婴儿,从6个月起就逐步形成一种对父母的依恋感情。具体表现为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喜欢依偎在母亲或照料者怀里等行为,这是婴儿与父母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感情的依恋。但是,当婴儿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例如,父母工作忙,经常离开孩子或将孩子托人带养,以及托给祖父母而不与父母住在一起,使孩子从小缺乏母爱。又如孩子因病住院与父母分离,或在要儿的生活环境中,频频调换照料者,生活环境没有玩具,枯燥乏味,都会阻止孩子产生健康的依恋情感。

其结果是孩子的依恋之情便向某种方面发展。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是将依恋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与某一物体建立起一种亲密的联系。临床表现为,抱洋娃娃或手拿手帕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甚至看电视时也不放。晚上睡觉非得手摸被面或咬被角。有的孩子甚至摸被面时一定要摸以往摸的某种料子,若换一种料子,孩子即使在睡觉,也会一摸便可知道而加以拒绝,若剥夺这种依恋物,孩子则久久不能人睡。

小儿恋物现象并非病态,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轻者这种恋物现象在学龄期会逐渐消失,重者到上学还会不自觉地反映出来,但最终是会完全消失的。必须指出的是某些疾病也可出现恋物,如儿童孤独症,这种儿童非常孤独,不愿与人交往而对某件小东西却视为宝贝,整天拿在手中,毫无目的地重复、刻板地玩个不停。对于这种疾病所致的恋物,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