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的家庭教育

日本人是很重文化传承的民族,在日常的饮食起居和与人交往方面有自古传下的一套繁缛的礼节规范,说话的语气措词、行动举止都要合乎各自的性别和地位的角色要求;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也都有共通的风俗习惯,如过五大“节旬”(一月七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春分前日撒豆驱邪、“彼岸”期祭祖、“盂兰盆”节扫墓等,形成独特的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除此以外,如一位社会学家涅狄克多概括的,日本的文化属于“耻”的文化(相对于西方的那种“罪”的文化),为人处事以善恶的社会舆论为准绳,喜人称道,怕人说三道四丢人现眼。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对家庭教育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调教

这是日本人对子女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教育。“调教”的涵义有两种汉字表示:一种是“身”字旁加一个“美”字,写成“堆”,是自造的汉字,顾名思义,可能就是使孩子的身(人)变美吧:另一种表示是“仕付”,它的原意是做衣服时先用线大致绷一下,以便随后细细缝制,用在子女教育上,意思也是很清楚的。调教的方法,对于还不懂事的幼小孩子多采取奖惩结合的“尼考嘭”原则(“尼考”是日语“尼考尼考”的缩说,微笑的意思,“嘭”是轻轻敲击的象声词,就是当孩子做对时父母就微笑相对以示赞许,做错时父母就轻轻敲他一下手;心以示做戒),到孩子慢慢长大懂事了,再逐渐代之以讲道理。

2、身教

日本人有句老话:“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的。”在父母和成人之间常用这句话互相提醒给孩子做好榜样。当孩子欺负了别人的孩子,或者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时,父母知道了以后就立即带着自己当事的孩子到对方家去赔礼道歉。特别是干个体户经济的农户商户,总是把在家的孩子带到自己身边,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经营的身姿,或者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帮忙,更多的是让孩子分担家务,进行言传身教。

3、情感教育

日本人特别重视全家人一起举行传统节日活动和平日的家庭团聚活动,共度快乐,培养丰富的情感,特别是热爱家庭、热爱乡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培养。比如三月三日的“偶人节”作为女儿的节日,为女孩陈列象征高贵温柔的偶人;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作为男孩的节日,为男孩陈列身披铠甲的威武偶人,在屋顶立起“鲤鱼旗”;还有十一月五日的“七五三节”,当男孩三岁、五岁,女孩五岁、七岁时,在这天把他们打扮一新,到神社祈愿健康成长等,对于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都有促进作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