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学会合作》是由北师大主编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中的第三个主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前,我首先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三年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也有与人合作的愿望,但缺乏合作意识与正确方法,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来看,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科尔博格所说:“他们的思想倾向是必须为自己着想,一个人的义务只是帮助他自己……。”所以在与人共事中常表现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想到他人利益,当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认同时就会与他人发生争执、生气、严重时还会打架,而且也不愿意倾听或服从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据此,我根据学生现有的合作水平,预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是要经历挫折的。他们需要经历一个在失败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的过程。由此,必然还会经历一个冷静的思考、倾听、总结、克制自己、接纳别人、重新设计游戏方案,进而开始寻求尝试分工、合作的正确方法,齐心合力争取合作成功的品质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学生对合作的认识与能力的质的飞跃过程,也是本课教学中需要教师去指导的重要之处。据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学生在活动中能与人合作成功,或悟出合作不成功的原因。

??本课教材的脉络与重点在于:通过社会生活事例,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又考虑到学生喜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将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既能情绪高涨,又能学会与人合作的正确方法,在游戏的结果中感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

??根据课标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合作的条件,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对于教学重点的制定我是这样考虑的,在这节课中应首先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会产生想按照事物的规则去做的愿望,寻找做好这件事的方法。然后在实践体验中总结出与人合作成功的条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把本课重点定为:让学生感受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合作成功的条件。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三部分:1、学生看录像,进行事例分析。2、学生进行两次分组实践活动:搭塔。3、关注社会中需要合作的事物。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实施的:导入首先从学生都经历过的做值日入手。学生通过看录像分析胜利小学学生两种对待做值日的不同态度及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想把值日做好,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全组成员的合作。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因为做值日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对该如何做值日是有自己的经验的,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也容易发现问题、达到共识。因此为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意识打下了基础。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指出了录像中学生不利于做好值日的行为。并总结出做好值日的方法。初步认识到做值日这样的小事也离不开团结合作的道理。但是说别人的事容易,具体到自己的实践中能否很好的与人合作呢?由此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在第二个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会与人合作的实践机会。即:学生分组用易拉罐进行搭塔的比赛游戏。比赛进行两次。活动目的: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认识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活动之所以采取比赛形式,一方面依据儿童好表现自己又爱争强好胜的特点,又考虑到学生因年龄小,往往在游戏中会充分表现自我,将平时的习惯、情感真实的暴露出来。老师则能借机发现学生道德思想行为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选择用易拉罐搭塔这个游戏,是体现回归儿童生活,利用儿童具有模仿天性的特点,游戏操作起来既简便又有趣,同时搭塔又有一定的难度,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想搭设成功是需要技巧和大家合作的,这点正符合本课的意图。选择易拉罐作为学具是因为易拉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拿来废物利用较方便。活动准备:每组30个易拉罐。为了统一塔形,使比赛更具可比性,我准备了一个埃菲尔铁塔模型作为统一标准。

??活动步骤(第一次):(1)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搭塔的比赛。(2)限时两分钟。(3)开始比赛。(4)赛后,请码得最高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再请码得最低组的同学说说失败的原因。(5)建议各组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因为在活动前我没有对搭塔的方法进行任何提示与指导,因此在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空前的高涨,他们的表现完全是自主的、真实的。每个孩子的个性在此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真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中有的出谋划策,有的坚持己见,有的忙着搭塔,有的在互相埋怨,还有的实在插不上手,就在一旁自动承担起指挥的任务,尽管可能没人听他的,但他还在坚持着。还有个别同学很想参与,但因受到组内成员的排挤,只得在一旁观望。看得出每个组在比赛前都没有经过周密的分工与协商。必然,两分钟后,我们看到的各组成果也不尽人意,有的虽然搭起了塔,但不符合要求,有的只搭了一半,只有一个组获得了成功。由于每个组的成果都在大家的视线内,所以大家都很关注成功组的经验和失败组的教训,老师则有目的的对他们的正确做法给以肯定和引导。以此起到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每组学生在倾听中借鉴他人的经验,再经过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与总结,这时他们开始变得冷静多了,每个组的成员都显得很团结,开始共同探讨搭设成功塔的正确方法。当进行第二次比赛时,同学们的情绪再次达到了沸点,但这次他们显得很有经验,各组成员聚在一起先商讨搭设成功塔的最佳方案,有的组还画出了图纸,使全组成员明示,很像建筑设计专家一样。有时还小声说些什么。搭的过程中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显然事前有了明确的分工,很多组成员还表现得很大度,能忍让与自己发生冲突的人。两分钟后,成败已分晓。这次我让每组和自己的第一次比,看看哪组进步了?八组中有六个组的同学骄傲的举起了手。有两个组失败了。但他们在叙述自己的做法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对此,我认为他们都成功了。接下来他们总结出了合作成功的条件和合作不成功的原因。很多同学谈到合作成功的条件是:先商量,大家心要齐,要互相帮助,不能相互埋怨,要合理分工,互相谦让。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是:事先不商量,大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不管谁,互相埋怨、拆台,分工不合理等。这些结论说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与他人在合作中的摩擦与磨合,最后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正确方法,此时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进入了第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自己感悟合作重要的基础上,把他们的视线引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使学生意识到今天学会合作的本领将关系到今后的工作质量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认识到社会中处处离不开合作,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我要很好的与人合作的愿望。在教学实施中我请同学观看中国建国50周年大庆阅兵式、乐队合奏、学生跳八字活动的录像片断,并利用教科书上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来感受社会中处处需要合作的事实及合作的好处,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合作可以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一、教育要源于学生生活,又服务于学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服务自己的生活。

??二、规则是教学活动的保证。

??众所周知:规则是人们做某事时应该人人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针对本节课第二环节的学生体验活动的开展,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并暗示每位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如:在学生第一次活动前我制定了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组的塔搭的又稳又高”。还制定了纪律要求:“别急,为了比赛能顺利进行我们先提两点要求:(1)待会轻轻走到比赛场地,赛后轻轻走回。(2)听到第一声哨响,开始。听到第二声哨响,停止。违规者取消比赛资格。要求明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第二次活动前规定“各组以最快速度先把塔恢复到原状,然后等待哨声。(2)用刚才的易拉罐再码一次。(3)限时两分钟。(4)码完轻声回座位。”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认为人们在做任何一项活动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本课中学生的体验活动时间长达近20分钟,又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细致、具体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活动,结果很可能就是一场闹剧,学生在互相影响的混乱中任意放纵自己的个性,使活动无法按既定方案进行,合作的研究也必将无从谈起,教师的作用也会因此而变得苍白无力,教学实效便会是零,甚至对学生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虽然在教学中提倡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但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自觉守规的培养,因为,今天守规的引导将关系到日后给社会可能造就一个守法的公民。实践证明,由于课前对活动要求设计得周到具体,使课上教学活动乱而有序,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表现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和对他人的宽容、忍让,致使自己的道德品质与合作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同时切勿忽视学生活动规则的制定,因为规则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埃菲尔铁塔本身也是靠团结合作建设出来的,在这里引用是比较恰当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建构性的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在教学中,老师会为学生设计各种任务,但学生在执行任务时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各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另外,学生要不断监视、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生还要不断反思自己及他人的见解和理解如何,看它们是否与自己的经验体系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因为建构性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调节部分需要学生去单独完成,同时也需要学生小组来共同设计和控制,特别是当他们合作去完成某些任务的时候。

??当然,这并不排斥教师对学习进程的引导和调节,教师不仅要设计总的学习问题,而且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还要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价、反思。教师一般不直接命令学生去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去想:我对这个结果满意吗?我们的方法有没有漏洞?是否还能做得更好?等等。另外,建构主义强调“支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控制,而随着教学的进行,随着学生理解的增进和技能的获得,教师要逐渐让学生更多地去管理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

??三、学习的社会情境: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

??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持续的、深入的沟通和讨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知识的生长,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在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为充分。教师在开始先保留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会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的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的局限,而后在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从学生的见解出发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但并不轻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学会思考和知识建构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另外,在建构性的教学中,学生——学生之间也将会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而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学生要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建构主义的教师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抱以希望,给予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参与探索和交流。

??小组合作式的体验活动,给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充分的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个机会给学生带来如下几个好处。

??1.有相当多的沟通是围绕学生对某个主题的见解、想法而展开的。学生就所探索的内容而展开交流,而且在对话中可以体现出他们头脑中的高级思维活动,如辨别、推论、概括、质疑等,而不只是表述各种事实、经验、定义、程序等。

??2.尝试接纳别人,获得良师益友。小组之间的竞争,改变了个人之间的利益之争,使个人利益变成了小组成员的共同利益。共同的目标促使全组成员团结一致,协调分工,各抒己见,倾听他人高见,协作成功。同学之间成为良师益友。

??3.创作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促其学会合作。学生们随着交流的进行能自然的达成共识,而不是靠教师事先的安排、控制来形成“共识”。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疑问,对其他发言者进行评价。学生在讨论时老师给与充分的鼓励与支持,使学生在心理上能有安全感,能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积极因素得到发展。

??4.相信自己,我是成功者。体验活动中,对话始终能以学生的想法为基础,使学生在自己经过思考、判断、借鉴他人意见和实践后对自己产生权威感,最终促进学生对某一主题的共同理解。

??此外,在建构的教学中,教师还常常会组织学生与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实际工作者进行交流,从而在探索过程中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比如,学生可以就遗传问题直接通过电子邮件访问遗传学专家。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为这一构想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很多研究者都试图利用互联网络来促进学生的广泛的合作探索。

??然而,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总要与人交往、合作。尤其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特点,更需要人们具有合作精神和善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学会正确的合作方法,将关系到每位学生不仅是现在能否与人愉快地游戏、把事做好,也关系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质量。因此,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松岩小学?王金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