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里的新生命》是《植物身体的奥秘》这一单元的第五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花里的育婴房”这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果实的构造的一课,属于探究能力系列。《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建议其他科学教师在上此课时必须要考虑到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设置有效的教学环节,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使其他的上课老师能延续我校科学老师对此课的研磨成果,我在此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建议一:进行课前实践与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课前作业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家庭、社会、大自然等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学习经历。因此,在上此课前,我班学生开了一本“科学记录本”,让学生观察身边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可以用文字描述,可以用图画表示。果实的形成过程较长,学生必须进行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才能完成课前作业。这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可我班部分学生浮躁且不能持之以恒,常出现浅尝则止的现象,对果实的形成过程的观察缺乏深刻的探究,热情就随之慢慢消退。学生的观察水平一直都停留在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自觉性不高。建议其他的上课者关注课前作业布置的方法——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是提高课前作业效益的前提和关键。

1、作业时间安排要合理 。 科学课前作业时间一般不要过多,以免遭到语、数学科老师和家长的反对。要制订观察计划,定期加以观察与记录,做到长期坚持下去。

2、课前作业要求要领悟。 (1)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2)善于思考,不懂就问。多查资料,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3)将观察与记录紧密结合,避免只观察不思考。(4)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