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动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学生动手会摧残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要学会已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搜集、加工知识,要消化、吸收知识,形成品格、道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

解放眼睛,让学生会看,会观察。达尔文在被问到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时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家长有责任解放学生的眼睛,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帮助孩子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要鼓励孩子留心观察到底,不要轻易转移目标。第二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第三,要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观察方法。第四,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四、解放儿童的嘴巴

让学生想说就说,能发表独立见解,允许有问题就问,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舌,提倡标新立异。凡是去过美国读书的人都会深有感触地说:"美国的学生上课真是太自由了,学生不仅可以随时发言,而且还可以同老师辩论,老师和学生没有上下之分,而是平起平坐,充满着宽松和谐的气氛。” 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然而在中国,由于"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上课只能俯首帖耳,不能乱说乱动。学生上课要想发言,必须是先举手,并经过老师的允许,就会遭到老师的训斥,可悲的是我们的学生对此也早已适应。据报道某地一老师给一喜欢"插嘴"的学生在嘴巴上贴"封条"----用塑胶布将嘴巴粘住,令其无法张口讲话。这样的情况下,有再多的想法学生也不敢讲。久而久之不要说积极发言,学生恐怕连想也不愿意多想了,真正变成了装知识的容器。

我们许多教师认为我上课时的问题都是学生自己讲出来的。认为已经解放了学生的嘴,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是启发式的教学,对这一点过教授在第三届“南湖之春”的报告中一针见血的指出,虽然、看起来已经使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但现实中经常是学生这样说不行,那样讲也“离谱”,只有讲到教师想要的答案时老师才“龙颜大悦”的加以肯定。这难道这不是伪装的更好的限制吗?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不要把儿童关家中,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解放空间,扩大学生认识的眼界。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体悟、去探寻,到社会中去磨炼是一条极好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途径。谁都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春天的美丽,最有效的办法是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去体会。我想这样的感受效果是任何华丽的语言所难以达到的不说,枯躁乏味的讲解还会使学生对这门课越来越失去兴趣。马斯洛在论述人的创造力时说,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而初始创造力常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能促进人发现与发明。因此,我们应该把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

不要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多几分学习人生的机会。现在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社会环境下,学生压力空前之大,睡眠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1993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中指出中国 7-17岁的男女学生,平均身高、体重、胸围、肌肉、肺活量、耐力等指标都不及日本同龄学生。有关调查表明:80%以上的小学生每天的作业量为 2小时左右;我国中小学生平均锻炼的时间每天不超过半小时。有 46.9%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 9小时)。三分之一的学生感到睡眠不足, 71%的高三学生近视, 三分之二的学生感到考试压力大。然而,就在大喊“减负”的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减下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淹没了学生的星期天。甚至有学生因为学生压力太重而自杀乃至向母亲举起了榔头。可见解放学生的时间是彻底解放学生的基础。让学生从苦不堪言的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条件实践,在接触自然和社会中自主的活动,创造性的活动。

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