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实践也证明:在传授新知的同时,也应关注每个生命的精神引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此,本课的教学充分发挥文本的人文教育功能,让学生角色体验,体会“小牛不怕摔跤,终于站起来了” 的含义,感受并学习小牛不怕困难和挫折,坚持到底的精神,使学生的情感与知识协调发展。

二、教学背景

1.教材内容分析

《小牛站起来了》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2册第5单元中的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课文内容围绕“渗透人文精神”,从不同角度安排了4篇文章。《小牛站起来了》是一篇童话。写的是一头刚出生的小牛腿很软,它不拍多次摔跤,不为别人的劝说所动,顽强地站起来并练习走路的故事。赞扬了小牛不怕困难和挫折,坚持到底的精神。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一头刚出生的小牛腿很软,几次站起来都摔倒了。第2自然段写一只乌龟看见了,劝小牛放弃练习,像自己一样在地上稳当地爬行。第3自然段写小牛没有听乌龟的话,而是坚信妈妈的话,不怕摔跤。第4自然段写的是第二天,乌龟惊奇地看见,小牛不但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

2.学生分析

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以小动物为体裁的童话。本文正是以“小牛和乌龟的对话”形式呈现,学生喜欢阅读。但是大多数孩子没有亲眼见过小牛站起来之前多次摔倒的景象。理解“唉,站起来真难哪!”有一定困难。课前,可以让学生向家长询问,自己学会走路的过程,对理解难点会有帮助。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自读生字和词语,进行初读课文,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感知。但对于课文内容需要重点理解的部分还需要教师课上的引导与进一步来学习。

3.教具学具的使用

课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功能,通过视频资料、图画资料和文本资料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搭建了互动交流、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情趣地学,入情入境地学,主动积极地学。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