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提出的给药原则,但是在我国近几年的医疗实践中,儿科输液大厅常常是座无虚席,有的孩子一感冒、发烧就去输液,甚至有家长要求给孩子输液,增强其免疫力……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患病就输液,好像不输液就治不好病。

一、我国是“吊瓶大国”

静脉输液本是重症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一般用于需要急救的患者,输液是为了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等。但在我国临床上,住院患者几乎100%进行输液给药,在儿科门诊、普通门诊中也是“吊瓶林立”,其实,90%以上的输液都没有必要。

医院“以药养医”的利益驱使及很多家长对输液认识的误区,认为输液治病快、效果好,以至于孩子稍有头疼脑热就纷纷要求输液,希望利益、疗效来得更快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大国”,医疗输液每年平均100多亿瓶,平均每个国人一年输液8瓶,远超人均2.5至3.3瓶的国际水准。而这种“吊瓶森林”现象与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

医学研究表明,输液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可能让患者产生耐药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那么,输液的危害究竟有多严重?尤其对儿童的危害有多大呢?

二、儿童输液风险有几何?

讨论输液危害前,我们先来看看口服药和静脉注射药的区别。

药物在口服时通常需要经过肠道吸收入血,还得经过门静脉被肝脏处理,再回到心脏,从心脏泵出去,才能到达作用部位发挥作用。而输液不需要经历肠道和肝脏这两道关卡,直接将药物注入血液,可以更快地发挥作用。而且,输液不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即使患者意识不清、无法顺利咽下药物,也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口服难以吸收的药物通过输液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