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幼儿是主动发展的主体,其需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变化,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实施的教育目标不同,所产生的师幼互动的程度也不同。如制订一节《穿珠子》活动,这节活动目的是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的发展。如果在三岁以上的幼儿进行他们很容易穿上,但是不会感兴趣。应给他们制定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泥塑》,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所以我们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标准去看待幼儿。要用发展的眼光判断幼儿需求和兴趣爱好,根据原有经验和当前的水平,制定与年龄相适宜的,灵活多变的教育策略。

3、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首先,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并不是专家学者就有的,而是人人都有,有的人创造能力较高,有的人创造能力一般,有的人创造能力较弱。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创造能力,有可能比另一个幼儿的创造能力更强。创造力萌生于浪漫的幻想中,幼儿的思维很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的偶发奇想,常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如幼儿在角色游戏表演中,自编、自导、自演、自乐,这偶发的创造火花是十分可贵的。幼儿的创造行为表现在动作、语言、感知觉、思维及各项特征中。

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教师是营造这种气氛的关键。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机制,创造性的教师喜欢更为灵活和创造性的方法,指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利弊,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幼儿提供各种创造的条件,使幼儿在创造性活动中得到发展,满足幼儿的创造欲望。

在各项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

(1)学会类比,类比是创造的重要因素。许多创造都是类比的产物。

(2)学会独特探索,创造的本质与众不同,因此教师要培养幼儿独特的探索能力。

(3)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

另外教师在评价幼儿时,从不同的角度多欣赏、多鼓励,强化其创造欲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增加其师幼互动的频率,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有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