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该内容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秒的认识,一部分是时间的简单计算。通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后,了解了学生对秒的认识没多大问题,但对时间的计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在进行类似于“5分等于多少秒”、“4时等于多少分”、“2时30分等于多少分”、“180分等于几时”、“250分等于几时几分”等的换算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或乘加混合运算、或有余数的除法,还不会计算60×5、60×4、60×2+30、180÷60、250÷60。教学时,我只能让学生用连加或连减的方法进行计算,如“5分等于多少秒”就用60+60+60+60+60=300(秒)、“4时等于多少分”就用60+60+60+60=240(分)、“2时30分等于多少分”就用60+60+30=150(分)、“180 分等于几时”就用 180-60=120,120-60=60,60-60=0连减3个60分就刚好减完,也就是3时,“250分等于几时几分”就用250连减4个60分还剩10分,也就是4时10分。为此,在给学生布置练习时要注意数据不要太大。

在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想到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一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二是让学生懂得计算经过时间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材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在熟悉的事情中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较简单的经过时间。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经过时间打下基础。

教学例2时,笔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两种方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完例2,笔者又出示了一道拓展题:作息时间表中规定的第一节课是从8:40开始,到9:20结束,这堂课上了多长时间?学生在计算中发现9:20—8:40,20分钟不够减40分钟,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让学生明白:20分钟不够减40分钟,要向9时借1时作60分(借1当60),60分与20分合起来是80分,80分减40分是40分。然后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练习,如:小明从5:30到6:00写作业,写了多长时间的作业?那么从6:00至7:05呢?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时间计算这个知识点。 还有,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强调了“现在时间”和“经过时间”这两个不同的时间概念,如6时指的就是6: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6点,这是现在时间,而6小时指的就是6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是经过的时间。还把课本上的几时=( )分,改成了几小时=( )分,如2时=( )分,改成2小时=(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