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育的神话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应试教育”就紧紧地与学校(特别是普通高中)联系在了一起,与“应试教育”这个词几乎同时诞生的一个“孪生姐妹”就是“升学率”。 不能否认,长期以来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了各种各样违背教育规律的“应试教育”方法,因此,也使这些学校的“升学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正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方法违背了教育规律,它不可能使大面积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一个是面向少数学生,为了应试;一个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换言之,如果一所学校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实现大面积丰收的话,这应该不是“应试教育”所能够达到的境界和结果。

近3年来,该校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有20名,考入北京大学24名,成为了清华、北大在河北最大的生源基地之一。据跟踪,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后劲十足。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南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也比较落后。衡水中学其实“名不符实”,招生范围只限衡水市的桃城区,全区人口只有30万多一点,是河北省的重点中学中招生人口范围最小的学校之一,而河北省重点中学中招生人口范围最大的学校达到了将近1000万人。 招生人口范围小,又没有处在中心城市,这必然导致衡水中学的生源基础并不好。一直以来,衡水中学招生录取分数线在全省统一中考中是河北省重点中学中最低的学校之一。仅以2001年中招为例,2001年衡水中学招生841人,录取分数是440分,440分以下的还有61人,这个生源情况在河北省重点中学几乎是最低的,而这一年河北省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学校达到了510多分。 由于地理、经济等原因,长期以来,衡水对优秀人才并不具备“吸引力”,据记者对河北师大近年来各专业最优秀的毕业生的去向调查,没有一人落户衡水中学。今年衡水中学不得不开出年薪3万—6万元的价格来吸引优秀人才。衡水中学目前有教师223人,本科学历的有186人,专科31人,中专6人。 以最低的入学录取分数,最小的招生人口范围和硬件并不硬的师资队伍,经过了3年高中教育后,却达到了最高的“升学率”,其高考600分以上的人数比其他市最好的学校高出近100名,重点大学上线率要多几乎一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育的奇迹,一个高考的神话!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衡中现象。 据业内人士介绍,1999年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由原来的有利于指导中学教学,转变为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高考要向素质教育靠拢。我们还记得,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就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当时有许多评论说:“这是一个让全国的语文教师跌破眼镜的作文题”,换句话说:所有的为了“应试”而教育的语文教师,根本没有在此类题目上做过“应试”的准备,而恰恰是这样让人不能做“应试”准备的题目才更能反映人的“素质”。专家们对这一年的高考命题的评价是:“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在从重视单纯考察知识向重视考察知识应用(重视素质)转变。” 如果说1999年“高考”是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话,那么2000年、2001年恰是高考向素质教育的延伸。恰恰是在2000年衡水中学“升学率”一下子跃居河北省的第一,实现了历史新高。 衡水中学的高考“升学率”的提高,与国家高考命题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步伐如此同步,这应该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其实,了解恢复高考以来河北高中教育历史的人都知道,论搞“应试教育”的手段,衡水中学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强手、老手,并不“内行”。既然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那么衡水中学的经验应该是极具推广价值的。如果能把这一经验弄清楚,并加以推广,对我们在普通高中开展素质教育,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引子:一个关于教育的数学函数式 衡水中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研究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 这是8年前发生在衡中的一个故事:一位学生因为不喜欢他的历史老师而厌恶历史课,结果其历史成绩很差,到后来该生在历史测试时干脆交了白卷。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