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儿歌《小懒猫》是一首短小、精干、朗朗上口的易于朗诵的儿歌,它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小猫睡懒觉的情景。由于我班有少部分幼儿喜欢睡懒觉,引才我选用了此教材,来教育引导幼儿天天要准时上幼儿园,不要再当小懒虫。《纲要》中指出,知识来源于生活,孩子容易理解。由于此首儿歌是一首反映生活的儿歌,所以孩子更容易感兴趣和接受。

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和知识水平,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知识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此首儿歌。

(2)理解词汇:窗外瞧 读准字音:喔wō喔wō叫

(3)复习字:小 上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倾听能力,会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

情感目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儿歌。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

难点:能有节奏的表演念儿歌。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引导发现法”、 “情感体验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儿歌音乐整合法”是本课主要的教学法,它不是儿歌与音乐的简单结合,而在于我们在儿歌与音乐的联系中找到了共鸣,联想是他们的中介。儿歌美在诗人巧妙构思所创设的意境中,对儿歌的意境感受越深切,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而音乐本身就有一个绝妙的意境,听了音乐幼儿便不自觉地进入这一意境中,接受陶冶,让音乐为儿歌的情感升华,激发幼儿情趣,实现“我”、“儿歌”、“音乐”的共鸣。

(二)学法

主要采用了 “兴趣导学法”、“综合活动法”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所以引导幼儿采用了 “兴趣导学法”,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提高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小懒猫》 ,头饰:懒猫、太阳公公、大公鸡 选择以上直观教具是为了激发幼儿观察想象力,营造宁静温馨的氛围,起到以景激情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

师生的双边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化、经验化及主动性建构”,通过孩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老师做到讲得“少”一点,“引” 得巧一点,让孩子学得“精”一点,“活”一点,领悟得“深”一点,“透”一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引入(引出儿歌名称)—学习儿歌(知识迁移)—表演儿歌(复习巩固)

(一)引入:利用课件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的画面,激发幼儿观察欲望。

出示课件:呼呼睡大觉的小猫。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正在干什么?

师:原来是一只贪睡的小懒猫。一位阿姨把小懒猫睡觉的表现编成了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我们来听听是怎么说的呢?

(二) 学习儿歌

1、 完整欣赏配乐儿歌,让幼儿对儿歌有一个整体印象。

播放原声儿歌一遍。

提问:小朋友,你从儿歌里听到了什么?

小结;记住了这么多句子,小朋友真棒!

2、 再次完整欣赏儿歌:视听结合。

播放课件:声音动画同时出现。

播放课件之前给任务啊:再请小宝贝们听一听,听听哪些句子是刚才没有听到的?

3、 分句理解:利用课件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幼儿充分理解儿歌内容。

播放课件完毕,提问:又记住了哪些句子呢?幼儿说出一句,就出现动画一次,同时鼓励幼儿念一念,并理解词汇:窗外瞧。当幼儿说到“公鸡早已喔喔叫”这一句时,让幼儿揣摩公鸡心理活动:猜猜公鸡会说什么话呢?发展幼儿想像创造能力。

完后提问:儿歌里说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幼儿概括能力)

4、完整跟念儿歌。

(1)小朋友声音小,老师声音大(拍节奏念儿歌)。

(2)小朋友声音大,老师声音小(幼儿自己编动作念儿歌)。

(三)表演儿歌:通过创编角色动作,让幼儿充分理解儿歌内容。

1、愿意表演的幼儿到前面来自由选择头饰,同伴之间商量分角色表演:

一位幼儿扮懒猫、多位幼儿扮公鸡,一位幼儿扮太阳公公。其余幼儿表演念儿歌。(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2、结束

播放小懒猫音乐,幼儿找家长表演念儿歌,培养幼儿大方勇敢的性格。

(1)师:“小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婆婆很想你们表演念给他们看呢!你们愿意吗?你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和你一起表演念儿歌。

(2)幼儿到自己家长面前,表演念儿歌,结束。

四、教学特色

1、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多角度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2、注意将老师的“教”转为孩子的“学”,将培养孩子的能力贯穿活动始末。

3、课上课下相结合,充分利用集体教学和语言环境创设两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幼儿创造理解和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学习完儿歌后,到自己亲人面前表演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