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6岁,不好好吃饭,口臭、磨牙、夜里出汗,经常感冒咳嗽,在当地看了好多医生,就是不见好,而且一生病就输液,看到侯教授有义诊,我想报个名,希望得到侯江红教授的诊治。”安徽亳州的读者打来电话。

“宝宝2岁了,什么饭都不吃,喂到嘴里就吐出来,都这么大了还一直只喝奶,看了好多医生都没用,希望能报上名。”

“女儿1岁多,平时吃饭不好,晚上睡觉哭闹,近20天发烧了4次,平时只要一感冒就发烧,想让侯教授看看。”

“我女儿2岁多了,吃得很少,每次吃饭都是追着喂,每顿饭能吃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吃一口饭,黄瘦黄瘦的,快愁死了,想让侯教授给支个招。”

平时,挂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侯江红教授的号很难,即使半夜到医院排队,也不一定能挂上。自从大河健康报发出将邀请侯江红教授为本报读者“开小灶”的消息后,报名电话就响个不停。4月25日,前60名报名者终于与侯江红教授面对面,聆听他对小儿厌食的见解。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不是让孩子背多少唐诗,而是让孩子有一个好身体,而一个好习惯才能成就一个好身体。

为了能让孩子吃好,家长煞费苦心。目前主要有两种极端的喂养方式:精细的喂养和随意式喂养。精细的喂养,就是计算机式的喂养,按照书本喂养孩子,书本上每顿饭配什么,营养成分如何,有的家长甚至精细到每一种成分的组成,这种精细喂养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出现问题。随意式喂养,则是说对孩子的喂养过于随意。门诊上有“周一疾病”现象,周末家长领着孩子出去玩,孩子吃什么买什么,往往是吃了很多东西,积食了,周一就发病了,有些孩子并不完全是积食,有的是发热、咳嗽、哮喘的再次发作,都间接与吃有关。吃不好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容易生病,出现亚健康状态:面黄肌瘦、口臭、便干、磨牙、出汗多,甚至反复出荨麻疹、湿疹和呼吸道感染等反复发作,这些其实都直接或间接与肠胃功能有关,更与吃有关。

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医生的处方同等重要。肠胃功能也有生物钟,该吃饭时工作,不该吃饭时休息。给孩子喂饭一定要按时间要求。母乳喂养可以随吃随喂,这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开始正常吃饭,母乳成为辅食,这个时候让孩子吃母乳也最好有规律、定时。

定时就餐,整顿吃饭。少餐多次的饮食习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错误的。吃饭的次数应该是越少越好,孩子1岁了,能5顿饭的绝不6顿,能4顿饭的绝不5顿,只有吃饭的次数减少才离一日三餐的目标接近,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就是这样。

就餐定时。有的孩子一顿饭能吃一个小时,家长也是让孩子随饿随吃。中午12点吃饭,1点多了还在给孩子热饭的家长不在少数;让孩子边吃边玩,或端着饭碗满屋子追着喂的家长也不少见。其实,孩子吃饭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如果中午是12点吃饭,到12点半了,就不要再撵着孩子喂饭了,孩子哪怕只吃了一口,也不要再喂了,下一顿饭6点开饭,就让孩子饿到6点。尤其是厌食症的孩子,一定要控制好就餐时间。

餐前备时。饭前应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这主要是针对上幼儿园或上学的孩子。这类的孩子往往早餐吃得非常糟糕,家长有时候赶着上班赶着送孩子,这边把孩子从被窝里拉出来,那边已经准备好饭把孩子拉到饭桌上了。刚睡醒时,整个内脏活动还没有完全启动,就像汽车的发动机早上没有预热好一样,肠胃还没有准备好就急急忙忙吃点东西,很容易损伤肠胃功能。建议家长,要不早起一会儿,要不就晚吃一会儿,不要让孩子迷迷糊糊起来看到满桌的饭发愁。

就餐专一。不要让孩子一边玩着或看着电视一边吃饭,大人也不要在孩子吃饭时讲故事,也不要一边逗孩子一边趁孩子不注意时塞孩子嘴里一口。这些习惯都很不好。吃饭时,肠胃功能就为饮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能让孩子边吃边做别的事情。

厌食症在大医院一般都在儿童心理门诊看病,为什么呢?长期的厌食会造成孩子对饮食的一种恐惧心理,每当看到一大桌饭菜的时候是孩子最发愁的时候,因为他不愿意吃、没有食欲,家长还硬让吃,如果不吃,家长一着急吵一顿,实在不行再揍一顿,勉强一杯牛奶喝肚子里还没出门又吐了,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件痛苦的事儿,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食的心理。

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愉悦的吃饭环境。吃饭时不吵孩子,大人之间也不要出现争执,或者谈一些不高兴的事儿,这些尽管不涉及孩子,但也会影响孩子吃饭时的愉悦心情。

此外,让孩子自立饮食也很重要。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自己吃弄得满桌都是或者怕孩子被热饭烫着,一般都不让孩子自己吃,还有家长嫌孩子吃饭慢,急着上班或送孩子上学,就干脆喂孩子。这就导致有的孩子已经很大了还不会自己吃饭。家长应最大限度地让孩子自己吃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让孩子养成自己用餐的习惯,家长不要帮忙,这样对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家长喂饭的时候,不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动,可能一口饭还没有完全咽下去,家长的第二口饭就跟上去了,有的为了让孩子多吃,好不容易喂半天,可能一口没喂好,孩子吃的东西就全吐出来了。

“我孙女2岁多,水果、菜、米饭、面条都不吃,勉强喂到嘴里又吐出来,现在还只肯喝奶,一天吃的饭还不到半两,看了好多医生都没用,想着可能是孩子的消化不好,就经常给孩子吃消食片。”一对老年夫妇带着孙女去看病,手里拿着平时给孩子吃的消食片及各种药的盒子让侯江红教授看。

“孩子都这么大了,还以喝奶粉为主,显然是饮食习惯没有养成,长期喝奶不添加主食,孩子的脾胃功能缺乏很好的锻炼。”侯江红说,以后不要再给孩子吃那些消食片了,一定要给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喝奶的量,刚开始先做些黏糊糊的粥、面条给她吃,然后用饥不择食的方法训练她接触更多的食物,下次想让她吃什么,就先让她饿着,饿的时候就很少挑食了,循序渐进地训练,再配合一些调理脾胃的药,孩子的厌食症状慢慢就会缓解。

找一个好医生给孩子看病,不如找一个好医生让孩子少生病。在侯江红教授看来,长期厌食的孩子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一定要及时调理,如果不及时调理,不仅体质弱、抵抗力差,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调理主要是吃中药,不是每天都吃,可以吃几天歇两天。侯江红教授给了两个调理的药方,没有机会参加大河健康门诊的家长,如果孩子的胃肠功能不好,出现了厌食或大便干等症状,不妨试试。

.治疗胃肠功能不好的药方:茯苓10克、炒扁豆10克、黄芩10克、生栀子10克、焦神曲10克、槟榔10克、炒牵牛子10克。

治疗内热大、大便干的药方:厚朴3克、炒牵牛子10克(这是颗粒剂的量,草药就用5克)、炒牛蒡子10克、生大黄3克(若孩子用了之后拉肚子应适当减量)、车前子15克、白豆蔻3克、生栀子10克。

以上两个处方都是3岁以上孩子的量,3岁以下的孩子应适当减量。

服用方法:一天一服,3岁以内一服分2~3次服用,3岁以后,一服分1~2次服用。饭前饭后都可以,也可以适当加些蜂蜜、糖等调味品。如果孩子吃药比较麻烦,3岁以后的孩子一服药可以一次喝完,最好放在下午或晚上喝。每周吃4~5天,休息2~3天,4周为1个疗程。中药颗粒剂可以加热,热水加热后溶解会更充分一些;煎剂每次煎熬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每服药煎熬3次,即煎即喝。

为了能给孩子一个好身体,家长们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吃,其实,给孩子吃什么,怎么吃,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这里,侯江红总结了家长存在的8个误区,看看您有没有:

一 孩子越瘦就越给孩子吃高热量的食物。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吃得少,那就吃点好东西吧,其实,越是瘦弱的孩子越不能吃高热量的食物,因为高热量的食物消化需要的动力也高,瘦弱的孩子尤其是长期厌食的孩子,身高体重都不达标,其消化能力也非常弱,就更不能喂高热量的食物。

二 .多喝牛奶好。现在,很多孩子三四岁了,每天还大量喝配方奶。不要认为牛奶是最好的东西,不管是配方奶,还是鲜牛奶,过多的高蛋白流质饮食对孩子的肠胃功能锻炼是非常不利的。侯江红举例说,大人吃硬食物消化能力肯定没问题,但一些住院病人或者因某种原因要限制普通食物摄入的人,只让吃流质蛋白,如喝牛奶,如果高蛋白流质饮食超过一星期,他再吃硬食物,肠胃都无法承受,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孩子也是如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高蛋白流质食物的数量应减少。

三 .睡前喝牛奶好。人睡了,内脏功能处于一种代谢的最低状态,只能够保证生命的最基本需求,若人睡了胃肠还在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不建议孩子睡前吃东西,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不喝奶不睡觉,这就是家长长期给孩子养成的不好的习惯导致的。

四 .吃到肚里就是“本”。比如午饭是面条,孩子不好好吃或吃得很少,可能是因为孩子这会儿的肠胃不太舒适,或者这时候积食了,可家长不知道这些,只看到孩子吃得少,就变着法让孩子喝牛奶或者吃些零食。家长的观点是,只要吃到肚子里总归是好事吧。其实这是错误的,孩子不想吃时,就不要勉强了。

五 多加功能性食品(保健类食品)好。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补锌、补钙或补充其他微量元素,其实,微量元素的检查只是一个参考,不能作为补不补的重要依据。微量元素少了不好,多了更不好。孩子正常吃饭,食谱广一点,多获取一些营养,既均衡又安全。

六 .多喝酸奶利于消化。大量的酸奶会改变孩子胃肠道的酸碱平衡,造成孩子肠胃功能紊乱,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大量喝酸奶是非常不好的。

七 餐前加水果好。建议还是餐后吃水果好,应该马上吃,食物与水果的混合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对孩子的口腔起清洁作用,若在两个小时后再吃可能会影响下一顿的进食。

八 补锌能促进食欲。这也是个误区。孩子厌食很多家长都会说孩子可能缺锌,赶紧给孩子补锌。这都是广告给害的。缺锌是可以导致厌食症,但厌食症不一定都是缺锌引起的。缺锌往往是肠道功能不好、吸收差、长期厌食造成的,正常食物中所含的锌足够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肠胃功能,锌才能得到有效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