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回归生活,激励实践创新。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精神”,“跟老师学、跟伙伴学、跟民众学、走向图书馆去学、走向社会与自然界去学。”生活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源泉,知识又在生活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再创造。幼儿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幼儿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给教学内容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教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幼儿更好的学习。让知识教育与生活实践互补共存,优化教学效益,发展创新素质。因此,要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的发展,就必须在时间、空间上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并为其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

近来总是有家长跟我说起孩子在家做老师。爷爷奶奶当宝宝,宝宝当老师,给爷爷奶奶上课,模仿老师说话,还会让爷爷奶奶做各种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的孩子们有做老师的天分呢?

六、树立范典,关心、热爱“创新型”幼儿。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那么如何找到这些具有创新才能的“创新型幼儿”呢?通常具有创新才能的孩子活泼好动、自信心和探索欲望强,爱别出心裁。但这些优点又常常被他们调皮、淘气、放任的行为所掩盖,以致被老师们视为“调皮捣蛋”的 “不安分”的学生。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须从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关心、热爱创新型的孩子,正确对待他们的好问、好动,应看到在那些顽皮、淘气、越轨行动中,往往孕育着孩子天真和创造的幼芽,对他们的某些不足和缺点,应循循善诱,扬长避短,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即使表扬,让孩子有对比,鼓励孩子向爱回答问题的宝宝学习,对于回答问题抢着说的宝宝,则可以引导他们用举手回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