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寄宿于荒村旅店。店中无饭,却有鲜桃,板桥便以桃代饭。食毕,板桥将桃汁揩在蚊

帐上。店主人次日发现蚊帐被污,十分恼怒,但客人已走,便卸了帐子,追到城内之竹

西亭。亭内画商若干,一见帐子,便说这不是郑板桥画的桃子么?店主人再看看被污的

地方,果然是一幅好画。于是画商争购,店主人因此发了一笔小财。

板桥这时重访真州,写过一首《西村感旧》。这首《西村感旧》留给我们许多想象

的余地。江村读书,正是多思的年华。密树连云,绿荫深处,原是何人所住?山中之约,

伊人为谁?画墙朱门,为何深深吸引着板桥?名花寂寞,何以怀旧之情如此沉重?这些

都是需要破译的。暮年板桥的心灵深处还潜藏着一个秘密。否则,思家之作,不会用那

样浓重的笔墨写到真州;回到淮南,也不必用这样细腻的描摹表现一处少年时到过的地

方的。

尽管板桥声名大噪,尽管民间传说他的画如何为人珍宝,但是事实上板桥却是囊中

羞涩。他有几首以“宦海归来”为起句的诗,可见一斑:

“宦海归来两鬓星,故人怜我未凋零。春风写与平安竹,依旧江南一片青。”从字

面看,约作于归来不久之年。

“宦海归来两髩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虽然未遂凌云志,依旧江南一片青。”题款

作于乾隆丙子。

“宦海归来两鬓霜,更无心绪问银黄。惟余数年清湘竹,做得渔竿八尺长。”题辞

年不可考。银黄者,富贵也。此题可能是作于归来已有一段时间。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赃私遍鲁东。”此款

题于乾隆乙酉,在扬州所题。此时的板桥,业已届生命的末年了。

罢官归来的第二年,即乾隆十九年的春天,板桥曾应邀到杭州作画,住南屏静寺。

这次游杭,不比入仕前的那一次,出面接待的是杭州太守吴作哲,他是早闻板桥艺名的。

板桥题画中有这样一则:

今日醉,明日饱,说我情形颇颠倒。那知腹中皆画稿。画他一幅与太守,太守慌了

锣来了。四旁观者多惊奇,又说画卷画的好。请问世人此中情,一言反复知多少?吁嗟

乎,一日反复知多少?

题句未署年月,可能便是在杭时所作。据板桥当时给郑墨写的家信中所说,这位太

守请酒一次,请游湖一次,送下程一次,送绸缎礼物一次,送银40两。还有位姓郑的官

员和他认了族谊,请酒七八次,游湖两次,送银16两。卖画得银,除了花费,板桥着人

将30两银子先行带回,关照其中三两留给长女,可见这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外面的

名声好听,实际上却是“宦海归来两袖空”的。

杭州再游,由于年老神倦,不像20年前,又是爬山,又是观潮,这一次却在西泠桥

畔流连多时,寻找苏小小的坟墓。为这件事,他专门写了封信请教杭世骏,说是这种小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