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课文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有的老师看到这个课题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浙教版第七册就有一篇《大自然的语言》,但是里面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今天执教的这首小诗选自二年级学生课外买的《阅读训练》,这是一首改编后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的科学儿童诗。文章共五个小节,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通过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

今天,我把它作为一篇讲读课文来教学,没有安排写字的环节,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我觉得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下面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设计一的主要教学环节。

(一)主要环节:

1、激趣导入。

展示一本自编的小书,小书封面上有这样几个字——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理解“语言”的意思。

2、初读课文。

向学生展示小书,教师朗诵诗歌,请学生拿出课前老师藏在课桌内的课文纸,把课文读通顺。

教师指名学生逐段朗读,随读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如树桩上、妙不可言等。

3、自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环节,运用启发性原则,让学生自己读文,汇报交流大自然的语言,通过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知道“准是、树桩”等词的意思,并能用“准是”说话。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