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比照,中外对比。搜肠刮肚,思量两三,窃以为当代德育工作有两大缺失:一是德育根基不牢,二是忽视修身养性。

先说德育基础问题。

德育是一种教人做人的教育,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那么,做人的基础是什么?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普世的核心价值观。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应该是“五常”:仁、义、礼、智、信。用西方的观点解释,应该是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这是核心的道德价值,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渴望自由与博爱,民主与平等,诚信与人权。至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政治信仰等问题并不是适应于每一个人的,不好强求。

普世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我想,应该算是一种公民道德教育吧。如果我们从教育的原点就开始用“五常”教化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的他们,为民者,则会遵纪守法,诚信做人;为官者,则能兼爱民生,崇尚平等。不管你拥有何种政治信仰,你一定要是个合格的公民,是个有道德的好人。这样,就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把地沟油捞上餐桌的害人者,也不会出现“一言堂”的独裁者和大贪特贪的腐败者。

再来说说修身养性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修身养性。所谓修身,就是使身体健康。所谓养性,就是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作为人,都有“七情六欲”。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六欲”是指色、声、香、味、触、法。管控好“七情六欲”,人的身心才能健康,行为才不致失范。

修身养性,不是让人们修炼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神人境界,而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修炼自己的情欲管理能力,使之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符合道德的规范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内外统一。

建国以前,我国传统教育中还设有修身课。很可惜,后来被当作封建残余给扫除掉了。缺失了情欲管理,就会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喜怒哀乐,难以自控。这样,被西方人骂作没有修养的“野蛮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纵观我国社会现状,当你发现闯红灯、不排队,垃圾遍地,打架斗殴等现象时,也许能够找到公民道德失范的原因了。

西方有教堂,教堂有牧师和神父,还有信徒,他们都无比虔诚地信奉着主或者上帝。作为一种文化,宗教成就了西方文明,夯实了西方道德。而我们呢,搬来“上帝”不现实,找回“祖宗”路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