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两个教学片断,教师以学生所喜欢的《西游记》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创设帮助猪八戒分饼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探究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并初步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别及假分数与带分数的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分析上面的教学片断,本人认为以下几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分饼》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特点。如果用一般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可以很快把相关知识讲完,学生也能被动地接受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这些知识,但会觉得很乏味,只能停留在认知的表层。授课者深知其中道理,上课依始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西游记》,并播放主题曲,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接着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了猪八戒不会分饼的故事情节:“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呢?猪八戒不会分,只能急得口水直流,同学们愿意帮帮猪八戒吗?”通过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情节之中,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自然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二、创设操作与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学科是一门探索性意识很强的学科,应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索意识。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由发挥,在学生独立思索与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如:“要把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可以怎样分?每份是多少?”授课者把问题抛出后,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剪一剪、分一分、拼一拼、画一画,看每人能分得多少张,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把分法说一说。师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了解学生的想法,对有困难的小组做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再分别指名各组代表汇报结果和演示分法。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不但发现了不同的分法,理解了各种分法的意义,明白了四分之九与二又四分之一是相等的,认识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别,理解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课堂讨论,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和见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

三、以严密的故事情节为导线,紧紧牵引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能使每个教学环节间环

环相扣,自然过度,甚至**迭起,紧紧牵引住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由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如本课中,教师开课时创设了学生最喜欢的《西游记》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快速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良好的开端。在学生很快帮助猪八戒把3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得3/4张,解决了问题。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出示9张饼让学生按刚才的方法分一分,而是承接故事情节,继续以故事形式揭示研究内容。师:猪八戒吃完了3/4张饼后,还大声嚷: “我还没饱,我还要,大师兄,你最有本事,再找点吃的回来吧!”…… 。孙悟空对猪八戒说:“老猪,这次还是要平均分着吃,你分对了才能吃。”教师以唯妙唯俏的语言和神态模仿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对话,既自然过度到下一个探究活动,更再一次激发学生帮助猪八戒解决难题的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快就投入到新的探究活动中,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善于创设各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