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科学是要讲证据的,科学是可以重复检验的,这就是“实证意识”。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证据成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以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课堂中实证意识的教学,成了本课的一大亮点。从以下几个片段的设计和教学可窥见一斑:

“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师生深度研讨实验方案体现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这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展开讨论:1、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和多个变量有关时,可以怎么研究?2、能不能用两个不同重量的摆锤来研究摆长问题?3、每一个对比实验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分别又是什么?4、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特别在第四个问题的讨论,有如下精彩的课堂场面:

师:明确了这些因素的控制,大家再讨论一下,如果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相互讨论1分种后)

生1:实验多做几次会好些。

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1:一次可能有凑巧。

师: 有道理,那你觉得做几次比较合适?

生1:三四次吧。

师:行!就听你的,我们每一组也争取都做三次,实验中有干扰的不算,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多做几次,好吗?(学生鼓掌)

师: 又有一个新问题,三次实验有三个数据,怎么处理?

生:可以取平均数。

师: 还有什么我们也要注意的?

生2:那些要控制好!

师: 哪些?

生2:就是那些相同和不同的因素。

师: 是的,你觉得要让两次实验中相同因素完全相同,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3:两个实验最好同时做。

师: 这样有什么好处?

生3:计时会比较准确。

师:有道理吗?(学生鼓掌)

这是一组引发“头脑风暴”的问题,强调了“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保持相同和一定要保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有效证据。尤其是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细节加以关注:做三次以上——重复做;求平均数——计数要求简单性;同时做,由一个人操作——减少误差……,强调了测量要客观、精确,它将影响证据的可靠性,充分渗透实证意识。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