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时间长了,才在绿叶和浓阴中渐渐分辨出,树冠的中层,这里那里有着一块块一斑斑的黑色。

难道是知道我们来了,故意隐而不见?

“啊!啊——”小吴猛然高喊。

正想埋怨小吴,只见树枝急剧晃动,一个黑影突然蹿出。还未看清是怎样蹬动树枝,一只乌黑的猴子已抓住高处的横枝,吱溜一下,攀了上去,迅速打量了左右,就立在树桠处,向小吴和我们的方向巡视。

我们几个人都站在那里,隐蔽已失去了意义。

“这招‘敲山震虎’,挺管用的。”小吴很得意。

这位青年来保护区工作已有三年,对黑叶猴的了解比我们多。

那只黑叶猴见我们没有离开的意思,也可能是那种立在枝丫、手又要扶着旁边的枝干才能保持平衡的姿势挺不舒服,索性一屁股坐到树桠处。

好漂亮的一个精灵!身材修长,头小,即使是在200多米外,那头上耸起的尖尖毛冠,看来仍不失为一顶高贵的帽饰。长尾下垂,全身毛色乌黑油亮。我们视角的逆光,使它周身笼罩在一圈毛茸茸的、无法名状的光圈之中。

“猴王!肯定是这群猴的猴王!”小吴说得非常自信。

我有点怀疑。我曾参加考察短尾猴数年。猴王从来是派遣左右大臣或地位更低的雄猴去担任警戒放哨的。只有当异常的危险或发生战争时,它才亲临前线视察。

“难道不是哨猴?”

老汪说:

“黑叶猴是营群性的动物,但社群不像金丝猴或猕猴、短尾猴那样——四五十只甚至上百只一群。它的群体小,多在8至14只。在这个保护区内共有四五十群,尚未发现一群超过14只的。

黑叶猴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社群以一只成年雄性的猴子为主体,有两三只成年雌猴,四五只亚成体和幼仔所组成,是种家族式的社群。

它也不像黔金丝猴那样,在繁殖或雌猴生育季节,集结成大群,而是一年四季如此。”

我只能点头赞同。猴群不可能指派一个尚处于少年儿童时期的雄猴,去担当放哨的重任。

“在黑叶猴的社群中,猴王虽然享有各种特权,但是在猴群戏嬉、休息时,却要竭尽全力承担站岗放哨的重任。道理很简单:若是猴群遭到了攻击或灾难,这个家族没有了,猴王还能称‘王’?这和你考察过的短尾猴和猕猴的情况不一样。”

老汪像位哲学家,摇头晃脑,大发宏论。

我不禁想到了长臂猿。云南的白眉长臂猿、白掌长臂猿、海南岛的黑冠长臂猿,都是营家族式的小群体,也是以成年雄性的猿为主体。生物学已告诉我们:在进化树上,猿远远高于猴。

难道社群的大小,也是进化的标志之一?那么,黑叶猴在猴类的进化树上,应居于上层了?难怪动物的社群结构,一直引起动物社会学专家们的极大兴趣……

“若真的如此,还是称它为酋长较为符合实际。”我说。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