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人皆有之。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四至五岁的幼儿,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特点。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已有了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这时的儿童表现“闹独立”,而成人常常意识不到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若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儿童发展的“危机”,那么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四因素

1、违反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四岁左右的儿童探究心理特别强,喜欢刨根问底,什么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这是认识世界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家把玩具拆开搞坏了,用饭和菜喂金鱼,结果把鱼缸里好看的金鱼搞死了等等,这些常常会惹怒爸爸妈妈。于是孩子们受到训斥,重则马上受到打骂体罚,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与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相勃,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导致儿童的反向行为。你不让我干,我偏要干。看你把我怎么办?

2、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应当承认,时至今日,有不少家长头脑中还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尊重幼儿,根据幼儿的心理规律和个别差异进行教育,那种讽刺、挖苦、辱骂,甚至体罚的错误做法,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日常生活生活中,越骂越缺教养,越打越不孝的情形司空见惯。

3、遇事唠唠叨叨

有些家长对待孩子这个不准,那个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个没完,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厌烦,易产生“逆反心理”。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都有偏食或挑食的毛病,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喜欢。有些家长在饭桌上对孩子说个不停,这个菜好吃,营养价值高,不吃就不长,每顿饭都教育一番,久而久之,怎么能让孩子相信,怎么会不引起反感?他们更不愿意吃这些菜了。

4、不顾幼儿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加上近年来的“神童之风”的影响,他们要孩子从小就学这学那,有的规定每天要识多少字,背多少唐诗,甚至要学加减乘除的计算。如违背了规定,就给予惩罚,不给吃饭等,弄得孩子精疲力尽,这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使孩子们什么都学不好,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情绪对立,严重的甚至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