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 复习导入

师板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再读课题——

生:齐读《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二、 引出课文学习,总结问题

1 、师:课文中有一段话概括了徐霞客的一生,请浏览课文,找到这段话,读一读。

生自学,指名读: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师:再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呢?

生: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师板书:奇人 奇书 师:请同学们反复读2遍。 生:读 “奇人 奇书” 师: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为什么是奇人?人奇在何处? 生:为什么是奇书?书奇在哪里?

生:奇人如何写出了奇书?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梳理了三个问题:1、人奇在何处? 2、书奇在何处?3、奇人怎样写出了奇书? 请同学们带着这3个问题自学课文,请看自学要求: 课件出示:

1、自学内容:(1)人奇在何处?

(2)书奇在何处? (3)奇人怎样写出了奇书?

2、自学要求:(1)勾画文中重点词句。 (2)反复读相关句子。

(3)用三言两句批注自己的理解。 (4)同桌交流讨论。

3、自学方法:(1)紧扣问题本身,查找答案。

(2)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考察,总结答案。 (3)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丰富答案内容。 学生自学,解决3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 交流学习收获

(一)奇人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先来交流一下徐霞客人奇在何处?谁来?

生:读文“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师:从这句话怎么体会到的人奇? 生:“卓尔不群”这个词。 师板书:卓尔不群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读一读。 课件出示: zhuó ěr bù qún

卓 尔 不 群——指才能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生齐读课件内容。

师:在明朝那个年代,读书人追求的是什么?

生齐读: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

师:为什么写下这段?

生:对比。然后突出徐霞客的卓尔不群。 师:别人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生:追求功名。

师:徐霞客的雄心壮志呢? 生: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师:正如他自己所说,请大家齐读 课件出示:“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生:齐读。

师:别人追求功名,可是徐霞客却卓尔不群,引读——“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生:读“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醉心”的含义? 生:沉迷、陶醉。 生:专心致志,专注。

师:于是他发现——引读“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生:读“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二)奇书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他的书《徐霞客游记》奇在哪里? 生:指名读“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终其一生游历探险,阅读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师:我们都来感受一下,老师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女生读第三句,齐读第四句。

师生共读。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 生:他的考察记录是非常有价值的。

生:他的游记详实生动,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求真求实、开创野外考察的科学家。

师:请看大屏幕,同时代的人是这样评价他的游记,齐读 课件出示:

“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

外国科学家是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齐读 课件出示:

“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

(三)奇人怎样写出了奇书?

师:孩子们,生活在明代末期,引读“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生:读“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师:对比我们的生活,你想说点什么? 生:交通的不便,治安的混乱。

生:旅行中的突发状况多,比如遇上劫匪,生病等等。

师:请大家用心感受一下徐霞客路上艰苦异常。大家看书,每个大组读一句,师读 “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伴到西南地区,沿路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长江源流。”

生:一大组读“走了二十天,一个同伴难耐旅途劳顿,不辞而别。”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