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经11岁了,回顾这11年,其中喜怒哀乐各种滋味确也值得细细回味。我是个职业经理人,管理着一百多员工;孩子的妈妈从事医务工作,也是部门的管理人员,我们曾经以为自己在对待一个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上应该可以游刃有余。其实不然,11年来,我们一直在摸索,应该说这11年是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的11年,共同奋斗的11年。

分享而不教导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无微不至的呵护,在孩子的生活需要方面,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孩子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而在孩子的学习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却不能做到全程关注,对孩子的学习只有说教,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如意。众所周知,父母家长的差距是很大的,物质差距,心理差距----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家长的认同就一定“正确”吗?而我们却是一直用我们的认同在引导着自己的孩子。终于有一天我在孩子的日记里发现“爸爸,我想有个星期八”,且不说内容如何,单看这篇文章的标题就足以让我震撼,这哪里是我们在教导孩子呀,分明是孩子给我们上了一课,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孩子在我们的安排下做到智情全方面的优秀,而我们却永远只是在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这其中的过程。忘记了他不是我们的员工和下属,而是一个正在完成从牙牙学语到启蒙教育过渡的孩子。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轻教导重分享,和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然后一同分享这其中的快乐,还会给他适当的奖励。

尊重而不放纵

同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源于一次他维护自己人权的一次抗争,作为父母,平日里看见别的家长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我们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自作主张给他选择了西洋乐器里最难学的小提琴。孩子自小学习小提琴,因此也就少了很多同龄人的玩耍时间和乐趣。每次看他练习时,脸上总流露出一丝极度无奈的表情,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天可怜见!我知道他多么渴望我的疼惜,期盼父亲的浩瀚怜情,他期盼等我的一丝微笑,一句温暖的爱语,一贴抚慰的手势......可我始终在心里对他说:儿子,坚持吧!我不能放你一点点“明天再练”的自由。可在他读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当他做完功课到了练琴时间却躺在沙发上,我照例抽出皮带摆出我做父亲的威严时,儿子却从未有过的没有退缩,而是用及其严肃的口气对我说:“爸爸,我不想拉小提琴了,我想跟你谈谈” 嗯?他的冷静和严肃让我意识到自己又一次错了,对待一个只有不到十岁智商的孩子,我犯得上用皮鞭吗?“爸爸,你从来都不关心我,你不知道我心里在想些什么,你关心的是小提琴,关心的是作业,你每天只知道叫我拉提琴,催我做作业,但你不知道我心里在想些什么,你不是真正地关心我!你从不和我谈心…”

儿子的那一次据理力争让我有点无地自容和茅塞顿开,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选择自己业余爱好的权利,作为家长,选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把重点放在一个具体的事情之外,顺势而发,以无为而为之才是家庭教育的真谛!

关怀而不干涉

众所周知,崇仁是一所名校,这里的老师个个敬业,责任心强。孩子能够良性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崇仁领导及老师的辛勤培养。由于家里距离学校很近,我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汇报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使老师能更了解孩子,也有利于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可时间一久,孩子回到家里不再和我兴高采烈地交流和谈论校园的事情了,我发现自己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因为我在有意和无意之中开始干涉他的校园生活和交友圈了,孰不知孩子也应该有他的隐私和自由,过多的干涉和限制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在一次谈话中,儿子都说,我是他最崇拜的人!老实说,我都有些吃惊!后来一想,这也是合格家长的重要标志!如果家长不是孩子的偶像,甚至在孩子心中不占位置,家长的话能起到作用吗?家长的希望能成为孩子的行动吗?随着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古人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