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节新课。题目是——你一定会听见的。在这一节课上,我要送给大家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请看大屏幕,(屏幕显示:读是学的基础。)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方法,也可以说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读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们有时候把上学就叫做是读书。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读。那么,读有什么要求呢?(屏幕显示:我的课文我来读:读准字音,吐字清楚,无添漏字。)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或着拿不准的字词,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教师:有没有认识或者拿不准的字词呢?

学生1:我有一个字拿不准的,第二自然节的“噗”。单独读很好读,可是放在语境中,总觉得自己读的有点缺失。

教师:尝试着把它读一下。

学生1读。

教师: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只要求读准,为什么没有读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理解课文,缺少对课文的思考。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你一定会把它读好。好,还有没有其他的字词?

学生没有人举手。

教师:没有,那么请大家就把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自由朗读一下。

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随后,学生指出拿不准的字音的词语。其他学生帮他解决。

教师:下面同学们从课文中选择一个段落,给自己的同桌读一下,看有没有做到,吐字清楚,没有添字漏字。

同桌之间结成对子读书。

教师:读是学的基础,但仅仅做到读,还是不够的。所以我要送给大家第二句话——请看大屏幕,思是读的深化。“学而不思则罔”。那么,如何去思考呢?(屏幕显示:我的理解我来说:静下心来, 从文中划出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先准备一下,开始。

教师:谁来说一说?

学生2:第6自然段,“当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金丝雀在窗沿唱歌,当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芦花鸡在啄米吃。”这些句子使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三种修辞手法。把这些小动物写的像人一样,金丝雀的鸣叫写成了唱歌,两只老猫可能在争食物,写成了吵架。很生动、形象。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