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尚铎

儿童诗《山村的早晨》是我的代表作,作为一篇课文,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蓝小溪带走夜的鼾声,色露珠打湿美的黎明;山村从甜梦中醒来,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这是诗开头的一段。在诗中我运用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写出了山村早晨的美丽与和谐。于是,山村的早晨成了一幅画,放羊的牧童、挤奶的妈妈、汲水的姐姐、梳妆的小妹、打拳的爷爷、长跑的哥哥依次进入画里来,给人一种自然而又独特的美。

有个朋友读了这首诗后,向我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你在诗里写了露珠、炊烟等山村早晨标志性的事物,为什么没有写最具特点的鸡叫呢?,是忘了吗?”

哦,没有忘,我怎么会忘——山村早晨那一声声鸡叫呢!

我为什么没有写鸡叫?说起这个,就会牵出藏在自己心底的往事。

我的童年是在辽西山区一个叫盖家窝棚的小山村度过的。我笔下的《山村的早晨》是那里的真实写照。小村是美丽的,小村也曾是贫穷的,当年苦涩的小村是美日子给我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丽的,小村也曾是贫穷的,20世纪70年代初,我从家乡的中学毕业,还乡当年苦涩的日子给我留下一当了农民,每天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那时,“文化段难忘的记大革命”还没有结束,全国都在“农业学大寨”。秋忆。

天修梯田,冬天挖方塘,各个村里的人跑到一个工地干活——“大会战”。“大会战”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为了按时赶到二三十里以外的工地,早晨三四点钟就要上路,晚上顶着星星回家,几乎天天如此。那时家里生活困难,常常吃不上干饭,又要干重活,加上我体质较弱,很吃不消,但也只能咬牙坚持着。每天早晨,院子里的鸡一打鸣,妈妈就要喊我起床。又困又累的我真是不情愿啊!那些年,我很烦鸡叫,很怕鸡叫。

随着时光的流逝,生活发生了变化,我定居在城里,而故乡依然没有远去,小村经常走进我的梦里。

1984年,我以小村为素材和背景,创作了《山村的早晨》这首诗。诗的初稿就没有写鸡叫,可能是不喜欢鸡叫的潜意识使然。进行修改时,我想到了鸡叫,并试图将这一标志性的细节加进去,结果放在这一句不行,放在那一句也不行,反正放在哪儿都觉得不合适,最后只好作罢。1988年,这首诗收进我的第一本诗集《会唱歌的绿叶》;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入选语文教材。

创作实践让我体会到,好作品是作者艺术劳动的成果,也是生活和情感美学化的结晶。每一篇好东西,都是作者带着情感写出来的,作品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文学作品是这样,小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我爱故乡的小村,熟悉那山、那水、那人……这一切让我眷恋,给了我灵感,于是,感情的泉水在我的笔下流淌,流淌成一行行美丽的文字,美丽的文字又呈现出小村的美丽。同样,由于我不喜欢鸡叫,就没有写。我想,当初即使硬着头皮写上去,效果也不一定好。此外,我还读过一些孩子的作文,发现他们都喜欢写自己的亲人——或爸爸,或妈妈,或爷爷,或奶奶……一个个写得很用心,一篇篇写得很动人,这也说明,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带着深深的感情去写,才有可能写出精品和力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虽然在自己的诗里没有写鸡叫,却丝毫不影响我对这类优秀作品的欣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我喜欢的名句。还有著名作家高玉宝的作品《半夜鸡叫》,我在上小学时就学过,还根据其内容改编成校园剧,自己在剧中扮演过地主周扒皮,伸着脖子模仿鸡叫呢。

盖尚铎,满族。现供职于辽宁兴城时讯社。多组作品收入《中国创作儿歌选》《中国获奖儿歌选》《中国新儿歌大系》《中国最佳儿歌选》等有影响的书籍中。儿歌《月亮和我好》认识作者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儿童诗《山村的早晨》收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在2005年作家出版社和新浪网联合举办的“我最喜欢的儿歌和儿歌作家”评选中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