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要吝啬对宝宝的爱

宝宝的成长,离不开爸爸的付出哦!如果孩子全是由妈妈照料,那这个爸爸就要反省咯!缺乏父教的孩子长大后必定有很多不适应性,爸爸对孩子的爱可以很重要的哦,所以荣升爸爸的你,一定要对照检查,这8件事情,你做了吗?

本想宝宝的成长绝不仅仅是妈妈的事情,缺乏父教的孩子长大后必定有很多不适应性,所以荣升爸爸的你,千万不要吝啬你的爱,向宝宝靠近一点,让他在与爸爸的亲密接触里完全体会爱的亲密。

1、不要吝啬你对宝宝的爱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宝宝未来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只有当宝宝小时候体验到了关于爱的一切积极的情感,内心才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所以,不要吝啬你的爱,向宝宝靠近一点,让他在与爸爸的亲密接触里完全体会爱的亲密。

2、积极回应宝宝

宝宝还不会说话之前,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与你交流。也许是一点声音、一个动作或是脸部的表情、目光的注视或逃避,但这就是宝宝给你的暗示。

不要吝啬你的回应,你会发现,你的微笑能使焦躁的宝宝逐渐安静下来,他会哭得更少,晚上会更安静。这是因为宝宝通过安抚或者喂养得以安静,此时他大脑的焦虑反应系统自动关闭了。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你只对宝宝的暗示保持一种积极的回应,让他知道你明白了他的要求。

3、尽量跟宝宝说话

你和宝宝所有的炭火将会为宝宝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宝宝听到越来越多的词,大脑中处理语言的功能就会得到的发展。尽量跟宝宝说话、阅读或唱歌,也许一开始仅仅是给他读简单的图画书,而并不是努力去教他。当宝宝越长越大,就可以通过读故事来鼓励他参与——重复语调和词语,慢慢地,他就能像你那么做了

4、帮宝宝建立秩序

对宝宝来说,秩序的建立至关重要。宝宝是在重复中学习的,这也是它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前提。记住,每天固定换尿布和洗澡的时间非常重要。同时,还要重复甚至固定一些能让宝宝体会到快乐的活动那个,比如在睡觉之前讲故事或唱歌,回家之后可以吃饼干或者糖果。

5、鼓励宝宝安全探索

对于宝宝来说,你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很大程度上你决定了他认识世界的态度,你和他的互动在基本上决定了他学习的方式。因此,当宝宝努力去探索或做游戏时,你要保持接受的态度,尤其是当他收到挫折后,需要从你这个得到鼓励时。只有这样宝宝才会对困难,对未来无所畏惧。

6、有选择性地陪宝宝看电视

研究表明,宝宝学习好,跟爸爸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有关。千万不要让电视成为宝宝的“姐姐”,即使看电视,宝宝也要和你一起看。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来讲解电视的内容,甚至和他讨论,这样。看电视也能成为学习的经验。

7、把规则作为学习的契机

别指望宝宝永远按照你说的去做,他通常是冲动的,并且很多时候都在吵闹,因为他还没有能力在沮丧和愤怒的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宝宝学会自我控制需要一定的时间。永远不要打或者使劲摇晃宝宝,研究表明这会对宝宝造成永久的不良影响,让他感到害怕,羞辱或是愤怒,这种互动关系只能教给宝宝用同样暴力的方式去反抗。

遇到宝宝让你不开心的时候,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数到10,让自己平静下来,或者找个朋友聊天,缓解情绪。当你反应过分强烈或要求太严厉时,先跟宝宝说对不起,这样不但会弥补损失,还会让宝宝更加感受到爱和支持。

8、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气质和生长速度,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给予你的宝宝独特的鼓励,你会看到宝宝真的就能做好、一般来说,对宝宝反应比较敏感的父母会帮助宝宝建立一个积极的自尊。

做一个会玩的爸爸

1、分享“地板时间”:和宝宝玩游戏,用他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方式。

2、学会依偎:尤其在宝宝感到沮丧或者取得进步时,和他依偎在一起。

3、与宝宝玩竞赛游戏时,最好一开始的时候让他先赢,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这样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自信。

4、当宝宝哈哈大笑时,让他继续笑。有可能的话找出他大笑的原因,并经常逗他笑。

5、玩装扮游戏,让宝宝当导演,让他来设计你的角色。

6、花一点时间在早晨做游戏。哪怕仅仅十分钟,哪怕仅仅是在你看来十分无聊的游戏,也确实能为宝宝的精力提供有效出口,能显著减少你一天的唠叨和忙乱。

7、每周留出一点时间,很热情地和宝宝玩哪些你特别“痛恨”的游戏。

爱的城堡是由时间筑成的

相信每一位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为什么许多孩子认为父亲不爱他呢?因为爱是一个动词,它是由时间和质量构成的,父亲对孩子的爱需要时间。爱孩子,意味着愿意为孩子付出自己的时间,它需要足够多的时间,需要一定量的“黄金时间”以及“关键时刻”。

孩子需要的是父亲的时间不是钱

孩子往往会把父亲的爱跟父亲的时间直接挂钩,在孩子的眼里,“爱我”就等于“花时间陪伴我”,时间就是爱的标志物。

一位父亲在日记里写道:“今天和儿子去钓鱼,又浪费了一天。”

儿子当天也写了日记,内容是:“今天和爸爸去钓鱼,可以说这是我出生以来最得意的一天。”

“爸爸,我向你借一天,陪我玩一次,长大后我会还你100天。”

这是一个孩子向父亲的诉求。他的父亲是一名长途车司机,每天早出晚归,有时甚至一连几天不回家。从孩子记事起,就一直过着没有父亲的生活。父亲忙工作,从没陪孩子过过一次儿童节,甚至忘记了儿子的生日。孩子说:“六一儿童节那天,看着别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一起开心的样子,我就恨爸爸。我想问爸爸,难道地球离了你真的就不转了吗?”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爸爸很晚才下班,回到家看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爸爸这时已经很疲惫,也很烦躁。

“爸爸,你能告诉我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吗?”

“儿子,这不应该是你问的问题。”

“可我想知道,爸爸。”

“好吧好吧,我一小时赚20美元。”

“那……爸爸,我可以跟你借9块钱吗?”

爸爸听了孩子的话有点生气,他烦躁地告诉孩子,爸爸已经很累了,不要再胡搅蛮缠了,赶紧睡觉去。

“我每天工作已经够辛苦了,不要再拿这些无聊的事来烦我。”爸爸生气地说。

小男孩一脸委屈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的爸爸开始对自己先前的态度感到不安。

“我刚才的话有点重了,这是9块钱,拿去吧。”

小男孩开心地从床上跳起身,然后从被子底下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零钞。

看到这情景,爸爸的火气又升腾上来了。“你不是有钱吗?干吗还要借钱?”

“刚才……还差9块钱。”小男孩有点怯生生地回答。

“爸爸,我想让你陪陪我。我有20块钱了,可以买你一个小时吗?”

在孩子的眼中,钱没有那么重要,父亲的陪伴更重要。有一些忙碌的父亲其实内心里很爱孩子,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认为父亲不爱自己,就是因为父亲没有花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需要足够多的亲子时间

孩子需要足够多的亲子时间。如果父亲安排的亲子时间太少,他的心态就会显得急躁,急躁之下,本来用于促进亲子关系的时间就可能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时间。比如,有一个父亲,他每天安排20分钟的亲子时间,而且时间固定:晚上9点到9点20分。他很忙,即使是晚上还有好多事情要做。结果,一等到晚上 9点,他就希望儿子抓紧时间过来接受自己的教育,而儿子可能因为其他事情(比如心爱的动画片)耽误几分钟时间,父亲就感到不耐烦,劈头盖脸地训斥孩子不珍惜自己的时间,训斥孩子不理会自己的一片苦心,弄得气氛很压抑,结果适得其反,父亲越是教育,父子间的关系就越差。有些父亲,因为时间紧,而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告诉孩子,所以往往就采取说教的方式,亲子时间成了长篇大论式的演讲,孩子自然没有兴趣听那些不断重复的大道理。

如果有足够多的亲子时间,父亲的心态就会平和下来,耐心地跟孩子沟通交流,去做一些孩子喜欢而不是父亲喜欢的事情,注意倾听而不是不停地说教,父亲的爱心就会被孩子慢慢体会到,让孩子感觉到父亲很爱自己、很在意自己。

关于多少时间属于足够多的时间,当然没有明确的标准,我们认为,父亲每天需要至少抽出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基本满足孩子对父亲的需要。

创造亲子的“黄金时间”

足够多的亲子时间是一个前提,但更重要的是亲子时间的质量,质量重于数量。如果对孩子不理解、不尊重,即使天天与孩子在一起也会让父子、父女间冲突不断、日渐隔阂,相见不如不见。孩子更需要的是来自父亲的高质量的“黄金时间”。

这种高质量的“黄金时间”有这样3个特征:

(1)专注。父亲的这段时间是专门预留给孩子的,除非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干扰这段时间。

(2)以孩子的需要为中心。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主要由孩子来主导和安排这段时间谈什么、做什么。

(3)以倾听为主。父亲要多听少说,一个善于倾听的父亲才可能是一位好父亲。

“黄金时间”可以融洽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亲是真正在乎自己、关注自己的,这对孩子的安全感和价值感的获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几分钟的“黄金时间”抵得上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内容空洞的“我爱你”。

抓住孩子成长中的“关键时刻”

有一些“关键时刻”,是父亲千万不能错过的,比如孩子的出生时刻、孩子的生日、孩子特别在意的某个重要活动(如某项比赛)。关键时刻,主要是针对孩子而言的,即孩子认为非常重要的时刻。这样的时刻不多,一旦错过了,父亲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弥补,因此它们被称作“关键时刻”。

在“关键时刻”,父亲的出席和陪伴对父亲与孩子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加分效果,可谓事半功倍。这些关键时刻往往只有一次或少数几次,往往给孩子留下难以忘掉的深刻印象。

下面就是几位忙碌父亲,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就是为了不错过孩子的“关键时刻”

★ 约翰·霍华德

在担任澳大利亚总理时,他可谓日理万机,但他还是设法挤出时间参加儿子在学校的辩论赛。

当他成为总理后不久,有次必须要去昆士兰州视察干旱地区,而他的小儿子那晚正好有学校的辩论赛,虽然他都要忙晕了,但他还是直接从机场前住学校。儿子特别对他说:“爸爸,谢谢你。我知道,其实你前一秒人还在昆士兰州。”

★ 比尔·哈文斯

在1924年的第8届巴黎奥运会上,最有可能夺得划艇金牌的是美国的4人组合,其中一位名叫比尔·哈文斯。不巧的是,他的第一个孩子的预产期正好在奥运会比赛期间。而当时,从美国到巴黎,只能乘坐速度很慢的远洋轮船。比尔进退两难:如果他去巴黎参加比赛,他就有可能实现自己参加奥运会的最大梦想,并极有可能收获一枚奥运金牌,但这也代表他无法在孩子出生的时候陪在妻子身边;如果他不去参加比赛,他多年参加奥运会的梦想就无法实现,因为这种机会对他来说只有一次。

虽然许多人,包括比尔的妻子坚持要他去参加比赛,但比尔最后还是决定放弃机会(事实上也放弃了金牌,因为美国队获得了该项目的金牌),陪伴在妻子身边,等待孩子的降生。

28年后的1952年春天,比尔在家中接到了一封来自芬兰赫尔辛基的电报:“亲爱的爸爸,感谢您在1924年我出生的那一刻,等候我的来临。我即将返家,身上还带着原本应该属于您的一块金牌。”他的儿子——富兰克在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夺得了加拿大式独木舟个人金牌,他认为这枚金牌其实也属于父亲。

★ 阿朗索·莫宁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篮球运动员莫宁作为美国梦四队的唯一中锋参加比赛。在比赛期间,莫宁放弃了美国队的三场比赛,飞跨了大半个地球从澳大利亚飞回迈阿密,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亲眼看到女儿的降生。当面对媒体的质疑时,他感到很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竟然有人问他为什么为了女儿的出生而错失比赛。

这些关键时刻,往往会给孩子留下许多有关父亲的美好的、温馨的记忆,许多孩子长大后对父亲美好形象的回忆往往也定格于这些关键时刻。

父亲角色的参与有益孩子的智力拓展

由于世界由女性和男性构成,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爸爸妈妈应该对孩子的教育合理分工,而且,在中国社会中,某种程度上,孩子长大后,面对更多的是来自男性角色的教导、挑战,所以爸爸的角色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比重应该更多,对于男孩、女孩都是同样的。

父亲之于儿子和女儿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就额外增加了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在《爸爸去哪儿》中,郭涛带石头的方式颇为爷们儿,在大部分的中国家庭里,父亲和儿子通常是“男人之间”的事情。父亲对于男孩儿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榜样力量,父亲是男孩儿的第一个男人,在形成自我价值观的时候,孩子一直在模仿眼前这个男人的一言一行,举止神态。对于女儿,父亲是她生命中第一个接触的男人,很多女孩儿在问及将来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时,都会毫不犹豫的答道: “像爸爸那样的!”因而,父亲这个特殊的存在不但给孩子带来了性别上的辨认,对其对另一半甚至另一个群体的认识都会有着不可估量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力量。形象高大,有力量的爸爸通常是女孩子依赖的避风港。

研究认为,在孩子生长分三个阶段:一、把我抱紧点;二、把我放下来;三、别来打扰我。这三个阶段中,我们把“把我抱紧点”认为是母亲的阶段。 “把我放下来”就个时候他要学走路,他要奔,这时候他最需要父亲了。父亲可以带他到草坪上,而母亲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时间,安全满足他要运动的需要。如果没有父亲,就是一个空档,孩子运动能力和与自然的接触能力将来就欠缺,而这个欠缺对他将来的交往和他的认识,对自然对社会都是有防碍的。

例如在游戏的时候,父亲通常会和孩子一起玩儿,而母亲通常是扮演拿着玩具和孩子玩儿的角色。父亲在非常专注和小朋友玩儿完之后,会马上投入到另一件事情中,这无疑是一种善始善终,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模式从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说辞与公式,完全是由男性自身性格决定的。

从玩儿的内容上看,父母带领孩子玩游戏的主题也会不同,这对于孩子全面智力的开发非常有益。男性的性格一般是比较趋向自由,讨厌束缚的那种,所以在玩什么,怎么玩儿上颇具创新性,这无疑是对于宝贝智力发育最好的催化剂。研究发现:孩子智能发展的高低与和父亲接触的密切程度息息相关。心理学家麦克·闵尼指出: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周以内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智商更高。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父亲对女孩子的影响力要大于对男孩子的影响力,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女儿数学成绩则更佳。一个智慧型的父亲,能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孩子的一生。

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等的独特特点,特别是父亲与孩子在交往上的独特性,使孩子从母亲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是不完全相同的。从母亲那儿,孩子可以更多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体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但从父亲那儿,则可以学到更丰富、广阔的知识,更广泛地认识自然、社会,并通过操作、探索、花样变换多样的活动、玩法,使儿童逐步培养起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刺激、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动脑、创造意识,并发展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对孩子的认知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父亲较多地参与和孩子的交往,能日益提高宝宝的认知技能、成功动机和对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

洋奶爸的16个忠告:

1.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参与得越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及成人以后就会越乐观、越沉稳甚至越成功。就连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也会在未来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比如爸爸经常帮忙给孩子洗澡,孩子十几岁时的情商就会更高。

2.如果你从来不曾脸上沾满粪便,那你永远都不算真正的奶爸。在给小宝宝换纸尿裤时,最好先用这张已经脏了的纸尿裤为宝宝擦一下,这样,小屁屁上的大多数粪便就被擦掉了,剩下的残渣就好清理得多了。

3.在孩子刚出生的头一两个星期里,登门来看孩子的客人最好能少一点,你要尽量抑制自己把家变成秀场的冲动——新妈妈真的需要时间休息,也需要时间好好了解这个刚刚闯入她生活的小家伙。

4.许多宝宝都能在厨房的排气扇或是休息室里吸尘器的嗡嗡声中迅速平静下来,甚至安然入睡。因此,你大可以下载一整套家用电器在工作时发出的白噪音放在你的随身听里,需要哄宝宝睡觉时,就拿出来给宝宝听,而不必把婴儿床搬到安静的地下室里去。

5.如果你的宝宝喜欢被人摇晃着睡,一旦不摇晃,她就会哭得好像坏妖精要来摸她的小脸蛋一样,那么你可以用“抱起——放下”的方法来慢慢纠正她的习惯。这个方法是英国著名的“婴语专家”、“超级育婴师”特蕾西·霍格首先提出的。具体的做法是:当宝宝哭闹时,抱起她,轻轻安慰她,直到她慢慢平静下来以后再把她放下。重复整个过程,直到宝宝彻底睡着了为止。整个过程平均大约需要20分钟时间,到时候,不但你的宝宝睡着了,你自己也能练就一身漂亮的肌肉。

6.一旦宝宝开始爬行,你就得好好对你的家审查一番了。

你可以四脚并用,在家里爬上一圈试试看。凡是你能碰到的、撞到的,能拿起来放到嘴巴里的,统统都要收起来;凡是你能打开的、能碰坏的、能晃动的,都要固定或防护好;凡是贵重的,甚至不那么贵重的,都要放在离地至少七英尺高的地方。用绝缘材料把插座封好,用软塑胶把尖锐的桌角或柜角包起来,在沉重的房门后面加一个橡胶门挡,不要把热水瓶、花瓶等危险物品放在有桌布的桌子上。

7.不管你和孩子,尤其是一岁左右的孩子一起做什么,都在做的同时说给她听,比如给她换纸尿裤,在公园里把树木和花朵指给她看,带她去印度餐馆吃饭时给她看菜单……不管什么事,都可以作为与她说话的素材。

乍听上去,这没什么特别的,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她感受到的是来自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无时无刻的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对孩子的发展大有益处—不光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能帮助她建立起良好的情绪反应机制。

8.选择玩具的基本标准是这样的:对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能引起宝宝视觉和听觉注意的、能给宝宝不同触感的、能让宝宝抓着玩儿的玩具为最佳,比如摇铃、拨浪鼓之类的;到了18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喜欢尝试,要以积木等各种能拼插嵌套的玩具为最佳,一些简单的玩具乐器也是不错的选择。

到了两岁,宝宝开始对解决问题产生兴趣,并能按照物体的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语言能力也突飞猛进,这时候你家最常见的玩具应该是各种娃娃、娃娃衣服、填充玩具、小卡车和小三轮自行车等。

三岁大的孩子会为了掌握某一个动作而反复练习,简单的棋类游戏可以帮助她锻炼手部动作。另外,你也大可以把她的房间变成火车、小汽车等玩具交通工具的海洋。娃娃屋、成套的炊具、玩具吸尘器和洗衣机等也是必备的玩具,孩子喜欢用它们玩过家家,模仿成年人的生活。

9.为了让读书真正成为孩子生活当中的重要一环,而不仅仅是“睡前节目”,你可以尽量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多读多学,比如大声读出公交车票上的字,逛超市之前让孩子自己列出采购物品的清单……只要多留心,机会无处不在。

与孩子进行读写互动的关键在于趣味性,所有的活动都要以“有趣”作为首要标准。每次读写互动以几分钟为宜,就算孩子不愿意按顺序读书,中间跳过几页,或者反复多次读她喜欢的那几页也没关系,这又不是考前复习,这是在培养孩子对于听说读写的兴趣。

10.当你发现孩子非常口渴、疲惫、腿抽筋、胃痉挛、皮肤发凉时,一定要小心了,这些可能是中暑的早期信号。

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想办法尽快给孩子降温,比如说立刻脱光她的衣服,把她放在凉爽的地方,用海绵吸凉水给孩子擦身体,给她多吹风等。

如果情况确实很紧急,需要给孩子立刻补水,你也可以在等救护车的时候给孩子服用一些口服补水剂。

11.记住,孩子会对大人的反应非常敏感,所以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受伤,不管伤口有多严重,你都要尽量保持冷静,不要大呼小叫——这样反而对孩子不利。一定要冷静,从1数到10,拿出你的男子汉气概。如果你显得太紧张甚至是恐慌,孩子就会变得手足无措。

12.不要说太多威胁的话。如果你总是口头威胁孩子,那么要么你说到做到,要么你就做好心理准备——以后这些话可能会在孩子心目中成为“废话”的代名词。

13.你一定要明白,向孩子灌输分享概念的道路极其漫长。你不可能指望说一句她就明白,这就好比不可能指望偶尔买张彩票就中大奖一样。

你可以先从养成排队习惯开始,尤其是要让孩子明白,暂时放弃某个东西,不等于永远见不着它了。

即便发现孩子不懂得分享,也不要着急,更不要大加训斥。别忘了,她又不是圣人甘地,就算她拼命护住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绝不容许他人沾手,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就算旁边有其他家长,你也没必要非逼着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

更好的作法是,一旦发现孩子跟他人分享某个东西,你便立刻对其大加夸赞,告诉她她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14.如果你发现孩子吃到一半就闭上嘴巴,摇着脑袋说不要,一边把小碗推开,一边不停地嚼食物但就是不下咽,还拼命想从婴儿椅上下来,甚至开始四处乱扒乱打,那说明她已经吃饱了。

虽然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很多家长就是看不到这一点。只要孩子一闹,他们就会觉得这是在耍脾气。可怜的孩子!

15.最有力的武器还是表扬。一旦发现孩子吃了一颗青豆,你就要像赢了乐透奖一样欢欣雀跃,又抱又亲——当然,此时切忌一下子又拿来35颗青豆摆在她面前。

一定要记住的是,孩子吃完饭前,千万千万不要给她喝太多水——经验告诉我,灌个水饱的孩子往往吃不下饭。

也不要贿赂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跟孩子做交易,“先吃颗青豆,然后就可以吃口冰淇淋”之类的说法只会适得其反——这样孩子从小就会得出结论:不甜的东西都是低级的。

16.一位父亲能给孩子最好的爱,便是好好爱她/她的母亲。很多女人都愿意嫁给喜欢孩子的男人,因为她们相信,男人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他深爱着孩子的母亲,而在我看来,男人愿意带孩子这种现象本身体现了一个人在回归本性,体现了人性的美好。古语说子女承欢是天伦之乐,可能这也正是人性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