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说: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小班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他们在学习语言时喜爱具体、形象的教育,喜爱重复与模仿。巧妙运用小班幼儿易接受的语言,开展幼儿园生活活动,是小班孩子的生活能力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和培养的最佳平台之一。

为此,尽量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有了这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感觉能更准确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一、探寻“童趣”,做一做,排排队

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老师随机巧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幼儿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用游戏化的语言强化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行为。

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幼儿身边最接近、最亲近的人,但对新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教师德认同需要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组合而成。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需要有序排队开展的活动还真不少,如何做到井然有序,需要老师主动地在活动中伴随着语言的指导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例如,喝水拿杯子,饮水机前倒水喝,小马桶前等一等,甚至进出活动室也要有次序。这时的老师可能是个示范者,也可能是个玩伴,一般地,活动中的老师可以成为孩子堆里最聪明的一个,总是排在第一个,还会大声地告诉幼儿:宝宝们,象老师一样把小屁股贴紧到墙上。这样的排排队,少了拥挤,少了喧闹,多了有序,多了整齐,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最初的排队意识。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语言的游戏化是提高趣味性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

二、感受“童真”,贴一贴,排排坐

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语言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这对激发孩子们积极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各种表达机会,特别关注形象化语言的教育。因为幼儿在各项活动中能否积极愉快地参与,有幼儿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有关,而运用儿童化语言则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一条绝佳途径。这样会使幼儿自然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不经意间孩子就被你所吸引、所带动,自然,幼儿有了兴趣,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在活动室的地面上,为了帮助新小班的幼儿分辨座位,增加情趣,老师会用不同颜色的长条即时贴在地面围贴成一个圈,吸引幼儿很快地找寻到自己的座位,让枯燥的认座活动变得有趣起来。有时还抓住孩子喜欢扮演奥特曼队员的特点,美其名曰:坐红线上的孩子为红队队员,坐黄线上的孩子为黄队队员,以此类推。孩子们今天是红队队员,明天是黄队队员,顷刻之间,连坐座位活动也显得活泼了许多。其实,孩子们也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熟悉周围新鲜的环境。事实证明,带有明显幼儿特征的队员称呼法,孩子们易懂,易记,易接受。“红队孩子先洗手”,“绿队孩子动作最快”,也便于老师发指令,这样的称呼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此起彼伏,从没有孩子因找错座位而显得尴尬。

幼儿随时有着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求,有与人交往的需求。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形象的比喻,适当的夸张,有效地帮助了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聆听“童声”,说一说,排排走

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前提。现在幼儿园的空间条件明显改善,好多小班教室都会放置在二楼、三楼。这样,势必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必须每天集体、独立上下楼梯好几个回合。因此,培养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走的习惯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开学初,孩子们刚开始学走楼梯,虽然老师不断地提醒幼儿用小手扶住扶手,一个跟着一个慢慢走,但总有孩子走着走着,把1路纵队走成了2路,甚至走成3路纵队。也总有幼儿会跟不上集体的步伐,队伍拉得长长的,一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样子。幼儿排队上下楼梯,着实会费很多口舌,但危险时刻却会在身边发生。

一天,像往常一样,我带幼儿到底楼操场锻炼。我站在2楼楼梯口,上下张望,左右环顾,忽然,三楼的小朋友乱作一团,原来前面的昀昀走楼梯的动作不熟练,后面的豪豪嫌她走得慢,毫无声息地猛一下冲到了昀昀的前面,随即后面的几个孩子也着急起来,一眨眼功夫三楼便拥成一团。一看这架势,我三步并作两步地往上跑,边跑边喊:豪豪,慢慢走,别着急。但事与愿违,没叫到名字的孩子们,全然不顾面临摔倒的危险,继续往下走,忙乱中只听得班级幼儿铭铭,焦急地大声地对着随意乱走的孩子喊叫: “红脚上,兰脚下呀,你们都看不见的啊。”对啊,在幼儿园的楼梯两旁,虽然分别黏上了两色不同的脚印,但发挥的作用却不大。

对,“红脚上,兰脚下”多么简单的指令。我一下拦住了大家的步伐,大声地学着铭铭那朗朗上口的语言,红脚上,兰脚下,一个挨着一个。简短的口令,让大家停住了脚步,关注其自己的脚步来。从此以后,每当上下楼梯前,我都会提示幼儿:红脚上,兰脚下。日长时久,孩子们也乐此不疲,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正确的走楼梯的好习惯。“我们开始爬高山了”,让孩子充分做好了一个跟着一个走的准备,避免了走路时的东张西望。“XX加油”,简短的提醒,远比“XX,快点跟上来,来不及了”来得有效。看来,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煽动性,并且要突出重点,力求简明准确,简单而不乏味,让语言来影响和控制孩子的情绪,把握好时机,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触摸“童心”,玩一玩,排排放

一个集体,必然会有很多的生活规则,小班幼儿,也不例外。带领幼儿午睡环节,往往会使一些青年教师头痛不已,我也曾经历过,好长一段时间让我对这个环节把握不好。但现在的我,对指导这一环节自信满满,我的体会是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将活动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游戏感觉。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参与、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的情绪中去,和活动融为一体,产生最佳的效果。

午睡前的孩子,好不容易脱离的老师的视线,在盥洗室里嘻嘻哈哈,说说笑笑是常有的事。卧室里,动作快的幼儿,早早地脱好了衣服,等待老师讲睡前故事,动作慢的,还落在盥洗室中,磨磨蹭蹭地忙个不停。这样,老师只得卧室、盥洗室两头兼顾。不一会儿,告状声便此起彼伏。我反思:用怎样的方式激发动作慢的孩子加快速度,尝试了很久,终于发现:需要为幼儿创设特定的午睡环境,创设特定的语言环境,教师有意识地降低语音,放慢语速,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朦胧的睡意。时常运用有趣的语言提示:小脑袋,放下来;亲亲可爱的小枕头。激发幼儿乖巧地躺下。快快入睡的制胜法宝是开展“包小人”游。

我边帮着幼儿脱衣服,边提示幼儿:马上我要包铭铭了,他已经把小脑袋放枕头上了,我班的“包小人”游戏,是孩子们所期待的。孩子们喜欢紧紧地帮着液好被子的两角,喜欢我趁机在他们的小脸上亲一下,喜欢我在他们稚嫩的小屁股上捏一下,温馨、感性的氛围,让午睡也顿时生动起来。

随着天气转凉,孩子们身上的衣服明显增多。小班幼儿手短,存在独立穿脱衣裤的困难,即使有两个班主任同时进班,同时帮助,但有时还会忙不过来。于是,老师在每个幼儿的小床前的地板上,贴上大大的可爱小熊头像的黏贴纸,让孩子踩在小熊头上脱鞋,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在班内开展 “小山洞”,游戏。让幼儿把脱下的鞋子整齐地放进小床下的鞋柜,让小拖鞋放到小熊头上来 “上班”。终于,更多的幼儿理解,接受了游戏性的语言提示:小山洞里的拖鞋要上班了,你准备好了吗?” “你的鞋宝宝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好朋友吗?”孩子们会自觉地检查自己脱下的鞋是否整齐地摆成了一对。

在研读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细节过程中,探寻着小班幼儿的生长规律,真切地感受着研读的艰辛,品尝到了研读的快乐,这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真实的事件,将时刻围绕在我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