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塞翁失马》,课程进行中:“‘人皆吊之,其父曰’这句话是说,人们都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学生李凌志忽然举手提问:“老师,我这本翻译书上是把‘其父’讲成‘他的父亲’,我觉得这个‘父’字应该读三声。”

这个问题在备课时也纠结过,跟其他老师也讨论过,讨论的结果是读三声。我们来细看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前两个“其父”,如果讲成“他的父亲”,即“善术者”的父亲,那么文中的第三个“其父”就是指“善术者”了,因为第三个“其父”的“其”字代指的是前文好骑的“其子”。这样“其父”在文中就有了两个意思,既可以指“善术者”,也可以指“善术者”的父亲。而文章最后只提到“父子相保”,其中的“父”是指“善术者”,还是“善术者”的父亲?这样,前后矛盾了。所以,文中的“其父”,应该讲成“那个老人”,也与题目中的“塞翁”二字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