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比尔·盖茨的富有是金钱,居世界首位,我认为他最富有的是对电脑软件的兴趣,和与之不懈的追求。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炸药试验是他对那项研究的兴趣。马克思、恩格斯一坐三十年是对人类发展史研究的兴趣。可见,兴趣爱好是成功的关键。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大纲要求培养能说、会写、善读的初中毕业生,乍看要求甚高,其实只要培养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找准了解决难题的切入点。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我通过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和钻研,认为要培养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语文老师一定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样才可能培养他们的兴趣、情感。

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才能使他们爱屋及乌。以下从知识储备、教学技能、情感品质等方面细谈。

一、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知识。

学科渗透性就决定了教师要有较丰富的知识。

知识无止境,再加之科技迅猛发展,要拥有各门学科知识那是天方夜谭,但具有广泛的知识面不算太难;语文教师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纷争;你对电脑、网络、新通讯一点都不懂,在学生眼里浅簿了一点,不会使之崇敬和热爱。

在语文课堂上串杂其它学科的知识,可增添活力,激发学生兴趣。

我曾经在讲古代“越明年”中“明年”是“第二年”的意思,同学们说“明年”本来就是今年的第二年,看不出古今意义之区别。改用英语里边的时态讲,就相当容易理解:我们现在的“明年”是将来时,而过去的“明年”是过去时。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听到这样新奇的讲解,热情高涨,对老师佩服、崇敬和热爱可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讲解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用数学知识讲解就特形象,浅显易懂。

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对祖国的历史发展和中国文学史发展有一个轮廓的了解。本人在分析《故乡》里的“我”这个人物形象,谈论了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中共第一次合作、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讲到了鲁迅两部小说命名为《呐喊》、《彷徨》的缘由,讲到了鲁迅对共产党的认识,对社会前途的瞻望。同学们兴趣高,了解了鲁迅,透彻理解了文中“我”这一形象,并增加了文学素材,培养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对老师崇敬和热爱之情。

二、 设计好课堂教学。

改变传知解惑为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改变死记硬背为培养理解记忆、创新思维的习惯;改变呆板划一的教学模式为新奇多变的教学模式;改变冥思苦想为积极的讨论。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传授知识,在语文课上也要硬背字音、词义、古诗词,但我认为过分地强调背诵和知识的理解是不恰当的,在教学中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心让学生自己干,自己学,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自学比老师讲解更易于理解课文内容,更易于发现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才不会被老师唯一的讲解所禁锢。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