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

设计理念:

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不断重复同一种活动模式,便会逐步磨砺掉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环节的设计又必须是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蛋糕。

师: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蛋糕哦,他可是给我们带来不少的问题呢!是这样的,有一群小朋友分蛋糕,可是怎么分他们也分不平均。那怎么办呢?他们就想请大家来帮忙,大家愿意帮吗?

生:愿意!

师:那我们就一起帮他们来分蛋糕。

(出示课件)

(1)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

师:大家想一想,要是你分,你会怎么分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生1:1/2块。

生2:1÷2

生3:把它一切为二,得一半。 (板书学生答案)

师:大家看,这里的1/2和1÷2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他们的两个数字都相同。

生2:分数的分子和除法的被除数相同。

生3:我知道了!分数的分母和除法的除数也相同。

师:非常好!这个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课

1、引导学生,找出联系

师:现在大家看蛋糕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小问题。

(出示课件)

(2)把7快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

生1:7/3块

生2:7÷3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你们来说一说他们的关系吧。生1:这里分数的分子是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是

除法的除数。

师:你们还有发现吗?

生2:还有。我觉得分数线和除号应该是想同的。

师:这个同学真仔细!

2、纠正错误,归纳总结

师:大家看!你们会填空吗?(出示课件)

分数的分子 相当于 除法中的( )

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 除法中的( )

分数的分母 相当于 除法中的( )

所有学生练习。

3、思考问题,讨论发言

师:大家知道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那你知道在除法中,它的哪一部分不能为“0”吗?

生:我知道!除法的除数不能为“0”。

师:既然知道,那么大家说“分数中的分母能不能为‘0’?现在大家小组讨论,一会把你们组的结论告诉大家。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快又好!

小组代表:不能为“0”。因为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除法中的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也不能为“0”。

师: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大家思考的都非常的认真,看来,以后有什么问题都不会难住大家的。

(三)学生练习,引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让学生通过一道计算题的练习,找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并讨论得出它们互化的方法。

学生讨论: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分子除以分母,余数做新的分子,商做整数部分,分母不变。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分子。

(课件展示概念)

(四)练习整合,巩固知识

(练习题略)

(五)、知识小结,灵活应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啊?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运用这些知识了吗?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1/2 1÷2 假分数 → 带分数

7/3 3÷7 带分数 → 假分数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分数与除法》公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九册39页——40页内容,主要内容是揭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间包括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内容比较简单。

课前,我根据五年级学生逻辑思维已经基本形成的特点,针对性的设计了问题情境导入、小组讨论、综合练习等几个环节,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自己的经验还不够,这节课有矢有得,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设计导入的时候,太过于依赖课本,设计的情境有点脱离实际;比较好的地方是,课件设计的比较生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调动。

二、在学生进行讨论的环节的时候,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很容易的明白教师的意图。在语言表达和教学设计上还比较欠缺,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思考: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整个课堂设计的有点满,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自己学习,老师占用了一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感觉到比较累。新课程要求学生轻松的学习,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