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目标入手,认准语文阅读课的“姓名”

大家都知道,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若选错了方向,车跑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语文课堂教学亦如此:教学目标制定是否清晰、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可见目标不清晰、不准确,相当于我们认错了语文阅读课的“姓名”。

1、解读文本,目标清晰。

作于1922年3月28日的美文《匆匆》仅仅只是想告诉大家珍惜时间吗?我在网上看到对《匆匆》有一个这样的评价,说它是“朱自清关于时间哲学的悲情之作”。这样一篇饱含哲思哲理的散文,仅仅只传达给学生要珍惜时间显然是肤浅的,还应该通过充分地、多样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那沉郁幽愤的情怀,体会到他那奋进积极的处世态度。当然更重要的也是要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优美隽永、从而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对文本作这样的解读,我们制定的目标才会清晰。

2、把握课标,目标正确。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标》中还提出了这样的学段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科作如此的把握,我们制定的目标才会正确。

二、从学科入手,认清语文阅读课的“性别”

语文阅读课的“性别”如何区分?有效性从何体现呢?我想,这要与其学科性质紧密联系,共同思考。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我很朴素的一点想法就是:只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地做到和谐统一了,扎实地进行了听说的读写的训练了,那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就是有效的。

1、听说读写,有效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为此在这节课里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让语文阅读课上成听说读写的训练课,让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有效。

2、人文工具,有机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课堂上的板书,字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在我看来,语文课可不能忽视板书的设计。在这节课的板书中,我依次罗列了“过去”、“现在”、“将来”三个词,组成了作者写这篇散文的一条情思、一个主线,也就是这篇散文“形散神聚”的那个“神”。通过此我们很清晰地看出作者对于时间匆匆流逝、“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所展开的思考。它也在醒目地激励学生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可见,语文阅读课若只有听说读写的训练,不激发感情、启迪人生、改变精神状态,那是远远不够的。

三、从方法入手,认识语文阅读课的“年龄”

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时效率不高、负担很重呢?其原因是我们太重视知识的传递了,而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一种对话性实践,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有效教学”的价值就是要求我们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让课堂多一些内在与外在的互动,融进不同层次的对话。互动与对话是语文阅读课的“年龄特征”。

1、走进文本,真正互动。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大胆地走进文本,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扣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片段和句子,如“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如“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如此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领悟这些语句是如何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教师与学生在阅读文本中真正互动起来了!

2、领会表达,真心对话。

我大量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形式美,渗透写法指导。如关注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与学生一起思考对话。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更是全由六个问句组成,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也应该开始思考。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通过品读、真心对话,我让学生明确作者通过排比的句式抓住生活的细节来具体描写时间的匆匆流逝;还通过“挪移、跨、飞、溜”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来赋予时间生命,“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方法。从学生后来的仿写中,也看到了这读中学写的指导是有效的。

四、从效果入手,认定语文阅读课的“健康”

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当一节阅读课教学完成时,学生还未带着感情经历在语言文字中走一遭的感觉,很难积淀语感,更难有所发展,当然也就谈不上“健康”了!

1、个性感悟,积淀语感。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感悟体验。比如,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在这一节课中,有朗读,有默读;有全班齐读,有学生自由朗读,有教师范读,有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接读,也有对文章的赏读。在读的过程中,势必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课堂上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验作者的情感。比如,作者说到自己的度过的“八千多个日子”,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度过的“四千多个日子”来谈,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

2、学有发展,积少成多。

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呢?可谓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但有一个答案可以统一——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得。正是有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课堂才有其独特的无穷魅力,才有其无边的力量。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发,心灵地倾诉和思绪地流淌,语言都很美,而这篇散文尤为突出。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通过教师的语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达到有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少成多!

在个人简介的几项内容中,姓名作为代号使人得以区分开,而健康状况则最为重要,因为没有了身体健康和生命也就没有了一切。对于语文阅读课的评价来说,同样如此。类似“个人简介”的几项指标都很重要,但是,最核心、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看这个课是否“健康”?衡量课“健康”与否的标志是看学生是否真的被解放,拥有自主发展。做到了这一点,不仅是语文阅读课的有效性达到了,而且更是才颁布的新《纲要》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