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教学顺序,增强学生体验。《送东阳马生序》是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隶属于人生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天大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这些词语的信息告诉我们是在寒冷的冬季,而苏教版把此文安排在第五单元我个人这是一个失误,如果按照正常教学,学习到《送东阳马生序》的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学生对“天大寒”“穷冬烈风” “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肢僵劲不能动”也只能字面上去理解,完全不能全身心的体会寒冷带来的困苦,缺少生活体验。为了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性理解,也是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意义上领悟作者的情怀和精神,我大胆尝试把第五单元调到开学第一周来上,因为这时上《送东阳马生序》正值隆冬,在这样的环境教这样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才能实现语文高效课堂。

厚备实教材,领悟文本主旨。首先教师在研究文本时要做到在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凭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文本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个案,其次在个案的基础上,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的时代,借助大量网络资源,再深入研究文本,备厚备实教材,领悟文本主旨,这是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就拿《送东阳马生序》来说,备好个案对一个在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应该不是很难的,但要备厚备实教材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在备厚备实教材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巧妙设计导入,有许多教师不注重导入,其实不要小看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好的情境等等,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有效课堂的第一步;更因为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往往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所以我认为教师在备厚备实教材时,一定要备好导入。就本文而言可以抓住勤奋学习,根据自己所知和网络收索,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将勤补拙 牛角挂书 燃糠自照 手不释卷 夙兴夜寐 夙夜匪懈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韦编三绝 朝斯夕斯 孜孜不倦 朝乾夕惕 昼耕夜诵 引锥刺股 据鞍读书 朝经暮史等等,还可更细致为 “囊萤映雪”说的是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悬梁刺股”,悬梁是说孙敬,发奋读书为了少睡觉,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苏秦,读书时常睡觉,就用锥子扎大腿。试想这样的备课能不厚实吗?二:备厚备实教材对文本的研究要扎实有效,要研究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通常教师这样概括宋濂: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不羡慕华表,尊敬师长,终于成为大家等。其实要想全面深刻认识宋濂还要从背景入手,明洪武十一年即1378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这篇赠序,当时马生凭用心于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作者又为何还要如此教诲?作者不说太学使人养尊处优,不求上进,而讲条件优越,要充分运用。这是因为他深知朱元璋登基后一直妒贤嫉能、杀戮功臣,以巩固其统治。他的亲信谋士开国功臣刘基、开国元勋徐达、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中丞涂节、吏部尚书詹徽、开国公常升等等都被朱元璋以各种借口而杀害。宋濂可谓知时识世,在朱元璋大清洗之前就告老还乡,退居林泉。他这次“朝京师”,马生“撰长书以为贽”,对他加以赞颂,他为了避免朱元璋的疑忌,在赠序中不讲为国为民之类的涉嫌的话,而讲万年百处可说的读书问题。谈读书,还不忘赞扬一下太学,对皇帝主办的学校条件说了一番好话。从这里可见宋濂不仅学识丰赡,文才彪炳,而且政治经验富足,老于世故。三:备厚备实教材要研究文言实词虚词,如找出一词多义,找词类活用,找通假字;找古今异义等;要研究文本内容设计关键问题加强学生理解文本。(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四备厚备实教材要研究文章的技巧方法等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