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问题多多,但怎么去处理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下一代健康关系到国家、民族大业,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做实事,多关心儿童相关的产业!

据中国服装网报道,六一儿童节前夕,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全省流通领域的童装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不少童装违规使用了致癌工业染料或甲醛超标,童装安全隐患问题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日前,广东省工商局紧急叫停了全国各地所生产的9种“致癌童装”,并开始全面整顿童装市场。此事一经披露,在广东童装界仿佛一石激起千重浪,不但童装市场一派萧条,“致癌童装”对广东童装产业的不良影响也在日益放大。

广东童装何去何从?一时间,由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牵头,3000多家企业联手紧急发布了健康衣着倡议书,并相约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健康童装。与此同时,问题企业立即召回问题童装,并针对问题所在严格进行企业自查。他们表示,此事件带来了警醒,那就是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能放过。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是亡羊补牢,但犹未为晚,深查问题原因,开出对症药方,是最终解决中国童装界问题频出的良策。

据了解,此次查出的“致癌童装”,是因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超标所致。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副主任孟令秀,她说,普通消费者穿着或接触有害偶氮染料(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服装,达到怎样的密度和频率,才会致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中的限检出量为≤20m g/k g。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经常穿着带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服装对健康是有害的。

孟令秀指出,我国对生态纺织品研究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开发水平不高,但为了应对“绿色壁垒”,一些注重名誉和质量的大型印染企业已不再使用有害偶氮染料。但“有害偶氮染料”具有价格低、色种齐全、着色力强、颜色鲜亮、色牢度高的特点,因而被非正规的小型印染厂使用,更由于一些服装生产企业仅停留在服装的面料色彩、款式设计、工艺革新的层面上,很少从环保安全等方面来考虑,因此存在一定的隐患。但自2005年1月1日实施的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以来,各管理层加大了监管力度,一些企业主动送检测试“偶氮染料”中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这一指标。在日常委托检验中,只测出两个品种的产品在胶印部位存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并明令其企业不得生产此产品,不得流入市场,把问题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孟令秀认为,对于广东地区检测出含有“有害偶氮染料”的童装产品,要以科学的态度向社会通报,不应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决不姑息,坚决撤柜。

据记者了解,广东作为服装大省,年出口额高达158亿美元,但童装产业却是刚刚起步。近年来,依托于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区位优势,广东的童装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童装领域的一支强健的生力军。无论生产力水平、企业规模产量和销量在全国童装行业中都名列前茅。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童装产量已连续两年超过3亿件,占全国童装总产量的30.55%,形成了佛山、东莞、深圳三大产业集群,产生了以力果、兔仔唛、青蛙皇子、叮当猫、小猪班纳等为代表的领军品牌。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介绍,目前,广东童装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佛山拥有童装产业链企业2300多家,并建成童装城、童装设计研究中心、检测中心、交易中心等;深圳也诞生了60多个童装品牌;东莞、汕头、中山等地已基本形成规模不等的童装企业群。另外,广东的童装专业市场也相对成熟,如闻名全国的虎门富民童装城、广州富力童装城等。

然而,相比于男装、女装和休闲装,童装的生产成本高、利润薄,这为童装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大鹏认为,中国童装产业从数字上看,有乐观的基数,我国总人口13亿,14岁以下3.13亿,如果设想这些儿童一年消费价值100元的衣服,那将是313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另外,逐年增加的新生儿出生率和逐步提高的生活水平,也让童装消费有了不可估量的增长空间。

陈大鹏还指出,童装虽然在我国整个服装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大,但竞争激烈。目前,国外品牌童装已占据了50%的国内市场,中国童装只剩下50%的市场份额,其中30%拥有品牌,70%的童装仍处于无品牌竞争状态。中国童装企业大都正处于品牌提升的初级阶段,企业自身对于品牌建设的发展部署都还在尝试期。

另据了解,此次工商部门的抽查只是对品牌童装的检查,而大量在批发市场、小门店销售的无品牌童装依然存在大量问题,而且问题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品牌童装。品牌企业有严格的进料关、检测关,而绝大多数无品牌童装企业几乎是无卡可限,“问题童装”不免会长趋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