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淄博市妇联消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淄博市妇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五好文明和谐家庭”的创建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突出“以人为本”,在创建主体上突出“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在创建出发点和落脚点上突出让家庭受益,提高了创建活动的实效性,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抓好三项创新,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1、抓机制创新。制度是推进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保障。为适应时代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五好文明家庭”评比条件做了改进完善,既提出了总体要求,又细化了具体标准,实现资源整合。将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了领导机制,形成党委领导、妇联主管、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了创评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申报制度、公示制度、通报反馈制度、激励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起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家庭典范;进一步规范工作机制,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抓方式创新。为了让广大家庭变“让我参与”为“我要参与”,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寻找突破:一是以“巾帼文明队”带动“五好文明和谐家庭”活动的创建,发挥妇女骨干的带头作用,使“巾帼文明队”队员成为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义务宣传员、服务员、督导员和积极实践者,走群众性创建道路。二是从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入手,与强势媒体联合设计开展活动。如:我们与晨报、晚报通过连续专题新闻报道的方式联合开展了“关爱女孩、关注未来”救助特困女大学生助学行动、“大手牵小手,爱心护童心”代理妈妈结对救助孤残、贫困及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技术改变生活·帮贫困母亲找份工作”、家庭节约金点子征集活动等,社会宣传面广,群众参与率高,社会反响强烈,活动效果显著,深入人心。三是采取面向社会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以广大家庭最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为突破口,开展系列培训服务活动。先后举办了青少年潜能激发训练营、大型家长培训课、儿童才艺大赛、快乐宝宝能力大赛等活动,既提升了妇联的影响力,又满足了广大家庭的文化需求,激发家庭参与和谐家庭创建的积极性。

3、抓载体创新。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和富于时代特征的特色活动是和谐家庭建设的着力点。围绕弘扬家庭美德,广泛开展了“创美德家庭,做文明女性”、“爱心献老人”、“巾帼文明队爱心奉献日”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评选表彰十佳好婆婆、好媳妇,感动淄博优秀母亲,十大孝心好儿女,在全社会唱响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围绕弘扬先进家庭文化,广泛开展妇女健身、征集“优秀治家格言”、特色家庭才艺展、巾帼文明队风采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家庭文化成果。针对创建活动中“女性参与多,男性参与少”的情况,设计开展了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各类活动,如开展“邻居节”、亲子比赛、家庭读书知识竞赛和“珍惜五情,争当五好”(珍惜夫妻恩爱情、父母养育情、家长关爱情、婆媳体贴情、邻里互助情,争当恩爱好夫妻、孝心好儿女、合格好家长、温馨好婆媳、互助好邻居)等活动,增强家庭的整体荣誉感,密切邻里关系,使参与活动的家庭在亲情和友情上有所受益,激发家庭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抓住三个关键点,深化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一是以提升女性素质为基本点,开展“与学习同行,做文明女性”活动。坚持面向知识女性、城镇女职工、农村妇女和广大家庭,广泛开展“三学一树”(学法律、学技能、学礼仪,树文明新形象)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十佳学习女性”评选活动,引导全市广大妇女读书明礼、读书明志、读书成才。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对广大农村妇女进行法律、道德、科技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巩固家庭和谐的基础。二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乡风文明,我们针对家庭暴力比例上升和法轮功危害加剧的实际,开展了“创平安淄博,建平安家园”活动,通过举办妇女维权周、妇女维权法律知识竞赛和“妇联维权专线”栏目,组织妇女法律宣讲团,邀请律师接听维权热线等方式,广泛宣传反家暴知识及邪教的危害,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全市80%以上的家庭参与,共创建“平安家庭”20余万户,“平安家庭”活动覆盖率达60%。三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点,开展了“绿色家庭”系列活动。和谐家庭创建的难点在农村。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以“倡导绿色生活,营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绿色家庭”宣传教育活动,实施了“四绿行动”(绿进庭院、绿进园区、绿进道畔、绿进荒山)和“三个一”工程(建一条文明街,一个垃圾处理系统,一座小康书屋),积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动中,市妇联投资5万元建设了300亩的“三八绿色示范基地”。许多基层妇联依托当地资源,发动妇女承包荒山,开发集旅游、休闲、餐饮及绿化为一体的“农家乐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市已有绿色示范基地48处,巾帼绿化路125条,建成文明一条街2700条,新建村镇垃圾池6238个,50%以上的村建成初具规模小康书屋。

三、实施“三化”服务,推动家庭与村居和谐共建

为推动和谐村居(社区)建设,我们根据基层不同的创建条件,采取“市场化、福利化、公益化”服务方式,不断满足家庭的实际需求,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推动了家庭与村居和谐共建。一是实施“市场化服务”,实现家庭与村居的互惠发展。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居(社区),充分挖掘和利用其资源,实施市场化运作,为家庭提供有效服务。例如,在村居(社区)内开办小饭桌、设立接送幼儿的宝宝车、开展家教等有偿服务,既为村居(社区)家庭提供了方便,又为失业妇女提供了再就业岗位。一些村居(社区)依托辖区内的文化娱乐资源,在有偿培训少儿绘画、乐器、舞蹈等基础上,免费培训家长,形成了家长与孩子同学习、共进步的良好氛围,深受居民欢迎。二是实施“福利化服务”,实现公平正义和成果共享。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居(社区),我们积极争取党组织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把和谐家庭创建纳入村居(社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少有所学,促进了村居(社区)与家庭的和谐发展。如:对一定年龄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妇女免费健康查体,孩子免费入园、入学,为本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学习、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村居(社区)通过福利化服务,使居民成为社区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实施“公益化服务”,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较为贫困的村居(社区),我们通过开展家庭“四助行动”(家庭助老、助学、助困、助残),号召全市文明家庭和巾帼志愿者向生活困难的家庭、孤残儿童、失业妇女伸出援助之手。目前,我们已为近千个困难家庭与文明家庭牵线搭桥,结成了一对一互助帮扶对象。通过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密切了家庭与社区(村居)间的联系,增进了家庭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同时也扩大了妇联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形成了家庭与社区(村居)和谐共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