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后,常想起童年时的事情。那时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孩子,大人对孩子都不太管,小孩们穿着破衣褴衫,赤着脚丫,成天聚在一起玩游戏,不像现在的孩子,家长整日价盯着,又怕耽误了学习,又怕遇到伤害,他们生活优越,可没有我们那时快活。我们那时的游戏多是“躲猫猫”和“打游击”。游戏前,孩子们先要分成双方,分方的办法就是大家聚成一圈,口里喊着:“鱼啊盆子窝,打倒怪倒霉”,然后同时伸出一只手,或手背朝上,或手心向上,无论人数是否相等,手背向上为一方,手心向上为另一方。有时为了公平,也重复多次,直到人数大致相等,便开始游戏。多年后,我一直在想“鱼啊盆子窝,打倒怪倒霉”是什么意思呢?问了多少同龄人都是不太清楚。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到一些芜湖的地方史料,对这句话揣摩多时,以为当作如下解释:

    《水浒传》中有个好汉,名唤浪里白条张顺,其职业是个鱼牙(这个行业现在仍有),渔民将打来的鱼卖给他,再由他转卖给鱼贩子。芜湖自古就有许多以打鱼为生的人,我们小时就看见过。那时鱼牙将鱼收来后,再卖给鱼贩子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且鱼贩们相互也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他们谈价时是在暗中进行,将手伸在鱼盆下,相互用手指谈价,就算别的鱼贩站在一旁,也不清楚成交的价格。这样,有的就价格低一些,有的就吃了亏――这就是“打倒怪倒霉”,而前面那句“鱼啊盆子窝”,应当是 “鱼牙盆子窝”。像这种用手谈价的形式,至今在一些地方的行业中仍存在,如在一些地方的牛马市场,牛马贩子与买主就是将手藏在袖中或是帽下完成的。

    另外还有一首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丈八尺高。骑黄马,带关刀,走你家门口操洋操。不给操,非要操,问你吃桔子吃香蕉?”这首儿歌一看就知道,是反映清末民初军队操练的。

    另一首就弄不太清楚原意了,儿时只记得冬天晒太阳时,伙伴们齐靠在墙上,前面有个小孩按节奏数着脚,大家齐唱:(音)“点脚点班,手足南山。南山笆斗,交吾四口,难为大哥哥大姐姐伸一脚缩一脚。”最后一个点到谁谁就缩回一只脚,如果有人两只脚都被点到了就站到一旁,然后根据人数再接别的游戏。不知这儿歌究竟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