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当自己读了一篇好文章,不待老师讲,总有些感受、收获、问题想说、想问,是这样吗?好,咱们现在就一吐为快!

生:畅谈感受,并提出以下问题。

(1)向导到底知道还是不知道抱走幼龟会带来如此严重后果?

(2)“自然界之道”是什么意思?

(3)“凡人”、“寂然静止”有什么含义?

(4)为什么说“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5)“聪明”与“蠢”不是自相矛盾吗?

……

师:这些问题在哪里去找答案?

生:课文中。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去课文中找出与这些问题相关的内容,运用它们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并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断练习读得入情入景,留心把读书思考时独特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问题记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重难点,预设学习方法,开始尝试读书。“当他通过尝试,看到自己探索的东西与同学、老师的见解一致时,他尝到了成功的快乐,看到自己的理解与同学、老师有出入时,他会作长短比较。”这样,就在学习中学会了避免走弯路,学会了调动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同时,这一环节给予学生足够自读时间,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

“小组探究”阶段:学生三四人可组成探究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在各自独立探究的基础上,交流已有的收获及问题,集中解答疑难,对仍存在的疑难通过查阅资料、反复品读、下位请教等多种方式交流协作地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一教学环节采用小组教学制,打破了学生心理定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独立、合作、高效、善于思考的学习小组,是需要长期实践与训练。组长会组织引导学生发言,当意见不一致时,能相互切磋共同探索,学生在这样热烈的研讨气氛中,会才思敏捷,畅所欲言。置身于这样的氛围,进而形成的“思想风暴”,最易激活人们的神经细胞,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产生各种新异的思想,获得意料外收获。

“集体反馈”阶段:学生通过各自的独立和合作探究后,把自己获得的一切认知在全班充分的、具体地提出来交流。可以提出没有读懂的问题,可以畅谈自己的感悟或体会(对一个词的理解、对一句话的体会、对人物的看法、对表达方式的分析等等都可交流),对别人的见解有异议更要大胆提出,鼓励不同观点者相互争论。对学生争论的焦点,关注的热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品读领悟。在“反馈”阶段,教师要不断的煽情激趣,激励学生比一比:看谁探究的内容多、范围广、内容深,看谁能探究出别人没发现、没留意的东西,看谁能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去探索、去品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有异,理解的方式不同,生活感受不一样,对语言文字直接地感知、领悟和对内容的把握能力不一样,因此会大大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视野,丰富学生各自的认识事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