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应该说,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写作的背景( 1950年驻疆人民解放军铸剑为犁,开展大生产运动。1954年由中国人名解放军的17.5万名专业官兵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担任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使命。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的差别,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

不足之处,对文中爸爸的两次“沉思与微笑”处理的还不够深刻。主要是对第一次“沉思”没有很好的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一个“沉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