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是一篇感情真挚,令人一洒同情之泪的佳作,讲述的是100多年前英国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珊迪,为照顾自己的弟弟,为了卖火柴去换零钱还给顾客,而被马车轧伤直至死去的悲惨遭遇,歌颂了他诚实善良的高尚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并从中懂得要像小珊迪一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新课改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此,在这节课中,我尽力做到构建开放的语文环境,注重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中的品读、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由于学生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不理解,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施教学的。通过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情导读

我先简介了100多年前英国的社会背景,然后通过深情地导读,让学生被小珊迪的悲惨故事同情,被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感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读感悟

先出示图片(小珊迪),看图,先描述一下小珊迪的外貌,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之后,出示句子: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自由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带着你的体会与感受,好好读一读。然后指名读,评议: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小男孩的饥寒交迫与可怜吗?根据学生的朗读我做点评指导。而后指名分角色读小珊迪与作者的对话,在小珊迪再三请求先生买火柴的话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此处不仅仅写出了小珊迪的可怜,还有作者的一份同情。我请学生注意自己的表情,随机指导。

三、诵读抒情。

1 出示句子: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指名多人诵读此句,说说在朗读中突出了哪种意思?

2、教师设疑:他不是哪种人? 指名发言(学生的答案如下:说谎、欺诈、不诚实……)

3、总结:他又冷又饿,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说谎的人!绝不是那种搞欺诈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诚实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怎能不拨动我们感动的心灵呢?让我们怀着敬意再次朗读此句。

四、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体会小珊迪诚实这部分时,小珊迪受伤了,被马车轧断了双腿,不能给那位先生送还零钱,而是让弟弟转还,课本中没有写出小珊迪是怎样吩咐弟弟。我让学生大胆想象:小珊迪会对弟弟说些什么话呢?再通过学生的朗读展现学生的感悟。

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学习主人公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在上本课时,我感到不足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时间紧,加上我在环节安排上考虑还不够周详,在给同学设疑“他不是哪种人?”这个问题时,感觉到学生回答的词汇不够丰富,发散面不广,但不能给学生多点时间思考,我自己作了总结。看来平时还需进一步加强积累,才能让学生学有所用,灵活运用。

二是最后在延伸环节,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1)假如小利比来到我们中间……

(2)我想对……说,学生们的回答比较散、浅显,没有再作进一步的联想,更深一层地思维。没有与写话有机结合。当然,在教学中和预想的还有一段距离,在品词、品句,品读的指导方面还须努力,课堂煽情艺术还不能完全渲染学生。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才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