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识字共同起步。

汉字是表意文字,原来并无拼音,直到近代才从外国引进了拼音,(这样一种表音的符号)。先学拼音,借助拼音来知道字的读音。无可非议,学拼音就是为了能借助拼音这一工具自学认字,学拼音的目的就是为了认字。也正因为拼音的表音不表意的特点,使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学起拼音来,有些枯燥乏味,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曾弄不明白:这些莫名其妙的符号有何用处?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一册在拼音的第三课b p m f中,根据声母b和m,安排了认读爸爸、妈妈和我这几个词,要让学生会认爸、妈、我这三个生字。从拼音教学的第三课开始,后面每一课都适当安排了一定的识字要求。这样的安排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

(1)拼音的学习变得有意义,学生知道可以用学过的拼音来认爸爸、妈妈和我这些字了。

(2)给了学生成就感,在刚刚学了声母b、m、w和韵母a、o,就可以用它们来学认生字爸爸、妈妈和我。成功感油然而生。

(3)增加学生对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原来,那些陌生的生字,学了拼音就很容易认识了。拼音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4)充分激励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很想通过拼音多认识几个字。

2.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小学的识字教学抓起,新课标中的要求规定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识字量明显增加。增加识字量,可以有效的缓解识字与阅读写作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学生提前学会读写。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一册在识字单元第一课开始,安排了要认读的字和要会写的字。采取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缓解了识字与阅读写作之间的矛盾。而且,要求认写的生字,教材每课后面都有每个生字的笔顺展示图,为学生掌握生字笔顺提供很大的方便,学生可根据笔顺展示图自主的书空生字、学认生字。

3.识字、阅读同步进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起步阶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随语境的变化进行独立识字。新课标对识字的总要求是能“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这个要求在难度上比以往有所降低,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过去对生字的学习要求是会读、会讲、会写、会用。四会同步走,其结果直接导致学生每学一个生字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字认识了,可书还读得磕磕绊绊,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会写了,但还是有同音字、形近字互相干扰,写出的文章错别字数量居高不下。其实,识字的关键在于建立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而能促成这种联系的最好方式是把字放到课文中去,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识别、感悟。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识字教学安排了多种形式。有儿歌、古诗中识字,有看图中识字,有归类识字,还配有各种琅琅上口的儿歌、古诗、韵文使学生在陶然轻松的的记诵中不自觉地读准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