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3岁的元宝每天都很忙碌,一刻都停不下来,看着比大人还忙呢!你看,他看见妈妈走进厨房了,马上丢掉手里的玩具跟随者妈妈走了。妈妈正在洗米准备做饭,他也像模像样的跟着洗,把米和水弄一地都是。

这时候爷爷走进来,立即呵斥说:干什么呢?又开始捣乱了!说着就把元宝往外拉。可是元宝怎么都不动,嘴里还嘀咕说:不要、不要。妈妈示意爷爷不要管。爷爷很是无奈的说看你把儿子惯的。

【分析】

案例里的爷爷是一个传统观念的人,他的孙子很顽皮、好动,又喜欢惹麻烦。而老人则是喜欢安静一点、稳定点,从安全的角度看,限制孩子这样的行为是必然的。但是却阻止了孩子的成长天性。这时期的孩子活动范围明显的扩大了,很多事情在他的眼里是很新奇的,迫切的想去体验和感受。

在孩子的心理没有捣乱这个词语,只有需要,我也要像妈妈一样做饭,我要去做我没做过的事情,我要玩我没玩过的事,大人为什么不让我玩呢?看看下面又发生了什么。

【示范】

这个时候,妈妈蹲了下来,给元宝做个示范,你看妈妈怎么洗米的,这次妈妈是亲手的去教孩子,元宝没在把米洒在地上了。接着妈妈把元宝的衣袖卷起,和孩子一起洗米,然后放进电锅里,盖上盖子。。

元宝激动的说妈妈我会做饭了。妈妈我厉害吗?

“是啊,我的元宝会做饭了,这米饭一定很香!”“真能干”。妈妈要表扬你。

元宝很满足的跑去客厅玩耍了。后来 元宝在在厨房里转悠,是想知道米饭熟了没有。“妈。米粒宝宝是不是在出汗”?说着要去把锅盖打开,妈妈慧心一笑说,认为孩子是好奇,就给孩子打开了,孩子看到真的是啊,米粒宝宝太热了啊。

妈妈说:“米宝宝在长大,元宝是不是也需要长大啊”。孩子使劲的点头。

那天吃饭的时候,元宝竟然破天荒地吃了两碗!

【分析】

这种对比说明,爷爷是把孩子的行为当成了捣乱,而妈妈是把孩子这种行为当成是在学习和成长,这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妈妈首先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心,让孩子知道生米变成熟米的过程是什么样,虽然妈妈没有给 他讲解加热原理,但也不必着急讲解。保留孩子丰富的想象,不是更让人觉得可爱么?只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今后还会去思考,去求答案。

【点评】

     对于能玩的孩子,不要强调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那是大人的思维,在孩子的严重,这些都是可以玩的玩具,是有趣的“游戏”。孩子在玩的时候不断的学习、,摸索、探索、思考,智力也在这个时候不断的尝试和在操作中提高,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没有什么危险,应该向这位妈妈学习,陪孩子玩。

好奇心是耗子兴趣的保鲜剂。兴趣就像是一颗种子,能在孩子的心中发芽;兴趣也是孩子的向导,能带领孩子去探究未来的世界。家长要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