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70页例3及做一做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把比较数的大小分为两种情况: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认读千以内数,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特别是货币的使用,学生已经能初步感知、判断出数的大小。

本节课的重点首先应达成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快速比较出千以内数的大小,在大量的、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没有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归纳概括出来,是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合作商量,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数位相同数的大小比较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正迁移,也可以先比较最高位,若高位相同再依次比较。同时结合学习过程,提醒学生如果前后知识体系相似,可以将原有的知识进行延伸、发展,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也是学习的好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给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次,在现实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对数的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从而强化所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生活中充满着大量的数字、数量,各种数、各种量之间也常出现着相互比较的情况,这也就是对数的大小比较的具体应用。因此,在本节课一定要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使生活数学化,让学生将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与数学联系起来,感知到数学其实就源于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天天学习的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本节课应创设一系列生活情景,探索新知时,在现实情景中由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巩固练习时,在现实情景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运用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快速比较出千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现实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对数的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运用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快速比较出千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到生活中对数的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