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介: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VT)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及其分叉以下的阵发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 ①QRS波宽大、畸形,T波多半与主波方向相反; ②房室分离; ③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④室性心动过速。 报道约占快速心律失常的6%,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发展为心室颤动,引起心脏性猝死,因室速易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常致心慌、胸闷、呼吸困难、黑蒙、晕厥及休克等症状。因此,室性心动过速为儿科急症,需紧急处理。

部位:胸部

科室:小儿科

症状:心慌气短、心跳过速、心音异常、心慌气短、心跳过速、心音异常、心律失常、心悸、呼吸异常、胸痛、呼吸衰竭、心脏杂音、促脉

检查项目:血沉方程K值、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血沉方程K值、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I)、心电图

相关疾病:新生儿心律失常、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小儿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原因:

一、发病原因

患儿有器质性心脏病,多见于严重心肌疾病,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浦肯野细胞瘤是婴儿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病因。心室切开术后,特别是年长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晚期,可发生室速,甚至猝死。PVT偶见于完全性房室阻滞、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川崎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药物中毒(洋地黄、锑剂、肾上腺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氟卡尼,胺碘酮等)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酸中毒、缺氧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引起的高钾血症等心外因素,均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此类PVT多数起自折返激动,少数可能由于晚期后除极引起的自主活动。

二、发病机制

与成人相同,小儿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与所有其他心律失常相同,即自律性异常、触发激动与折返机制。以目前的认识程度还不可能确定某一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也不能由心电图推测出来。尽管如此,认识这些可能的机制有助于我们了解室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