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我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品读,小组合作学习后在班上展示。

“阳光雨露”组争先展示,他们绘声绘色地朗读:“纳塔莉转过身,正好瞥见放到过道里的陶瓷虎。在过道若明若暗的光线里,陶瓷虎眼睛闪闪发亮,栩栩如生,它身上似乎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朗读完毕,两名小组代表走上讲台,一名板书重点词语,一名谈他们对本段的理解。谈后,接受同学们的提问与评价。(他们组板书的重点词语是:陶瓷虎、栩栩如生)

一学生评价道:“你们读得很好,正确、流利。”

一学生提出:“‘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

(小组代表示意全组同学一起回答)

同学们越评价越有劲,越提问越多。一名学生问道:“‘若明若暗’是什么意思?”我也趁此提问“阳光雨露”组:“你们怎么理解‘它身上似乎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小组代表回答不完整时,他们组的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不满意他们的回答,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提议同学们一起再品读这一自然段,大家兴致勃勃、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声音刚落,一名同学就站起来说:“我觉得‘瞥’字用得好,不经意间纳塔莉发现了陶瓷虎,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是啊,一个“瞥”字把纳塔莉不经意间看见的陶瓷虎呈现在大家面前。瞧,在过道若明若暗的光线里,陶瓷虎眼睛闪闪发亮,栩栩如生,它身上似乎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

就这样,我们师生徜徉在细节的芬芳与光泽里,一步步去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走进了纳塔莉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