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与火器

辽宋夏金时期,火药随着制法和性能逐步为人们所熟识,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创制出各种类型的火器,从而引起了武器装备和战争形式的重大变革。从此,我国兵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新时代。

北宋前期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制成燃烧性火器,以作火攻器械。如《宋史·兵志》载,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开宝八年,宋军用火箭、火炮与南唐作战。真宗咸平三年(1000),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咸平五年,冀州团练史石普又制成火球、火箭,并应宋真宗之召,当众作了表演。此外还有许多记载,说明宋代火攻器械的研制和发展是很快的。宋仁宗时,曾公亮、丁度等编著《武经总要》。曾公亮(999—1078),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进士,曾任会稽知县、开封知府、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等官职,封鲁国公。他在康定元年(1040)与翰林学士丁度等开始编著的《武经总要》,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综合性兵书。《武经总要》分前后两集,共40卷,其内容不仅记述了各种军事制度和史事占候,而且相当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当时在陆战和水战中所使用的攻守器械,并绘制了相应的图形,展现了宋代军事技术的重要成就。在火器方面,《武经总要》较详细地记载了毒药烟球、蒺藜火球、火球等三个火药配方。如火球火药方:硫磺14两、窝黄7两、焰消(硝)40两、松脂14两以及砒黄、定粉、黄丹、干漆、竹茹、麻茹、黄蜡、桐油、浓油、清油等。由此可知,宋代火药配方中硝的含量增加了。同时宋代火药中还根据需要加进各种少量辅助性配料,以期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等效果。《武经总要》记载的火药武器有弓弩火药箭、火药鞭箭、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竹火鹞、铁嘴火鹞等十余种,并简要介绍了这些火器的形制、制作和使用方法。如火球是一种特大的火药包;毒药烟球是一种内装砒霜、巴豆、草乌头等有毒药物的毒气弹,火药引燃后,由抛石机抛射出去,可焚烧敌方攻城器械,而散发的毒烟则可使敌方兵马中毒,丧失战斗力;蒺藜火球内装铁蒺藜,火药燃爆后,有刺的铁蒺藜飞散于敌军通道上,用以阻滞敌军兵马前进。

北宋的火器中虽以燃烧性火器为主,但在实战中,对火药的爆炸性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逐渐重视和开始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如霹雳火球是火药拌和瓷片装入长二三节的干竹节,然后用纸壳裹制成的,在燃放的同时能产生出霹雳般声响。北宋后期又制成威力更大的霹雳炮。据《宋史》记载,宋与金战争中就曾多次使用过这种炮。靖康元年(1126)抗金名将李纲在开封(今属河南)就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进攻。北宋灭亡后,金人占领了开封等当时制造火药、火器的中心和泽州(今山西晋城)、大名等产硝地区,并大量仿制和研制各种火器,发明了更具威力的铁壳火球震天雷和单兵使用的飞火枪等,为火器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如震天雷是金人约在13世纪初发明的一种铁制外壳内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宋人称之为铁火炮)。《金史》描述说:“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大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着甲铁皆透。大兵(蒙古兵)又为牛皮洞,直至城下,掘城为龛,间可容人,则城上不可奈何矣。人有献策者,以铁绳悬震天雷者,顺城而下,至掘处火发,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由此可见,震天雷确有令人生畏的巨大杀伤力。

在火器发展史上另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可从根本上提高火器发射能力和准确程度的管形火器。南宋绍兴二年(1132),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用“火炮药造下长竹杆枪二十余条”。陈规发明的这种长竹杆火枪,用竹做枪筒,内装火药,临阵点放,可喷出火焰,烧毁目标。这是至今已知关于我国发明管形火器的最早记载。长竹杆火枪枪身较粗长笨重,须三人使用,一人持枪,一人点放,一人辅助。金末创制的飞火枪则有了较大改进。据记载,其形制构造为,“以敕黄纸十六重为筒,长二尺许,实以柳炭、铁滓、磁末、硫黄、砒霜之属,以绳系枪端。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焰出枪前丈余,药尽而筒不损”。这是一种携带和使用较轻便的单兵火枪。此外,南宋还曾制造过大量突火筒,可能也是类似的火器。开庆元年(1259),寿春府(今安徽寿县)人又创造了一种叫做突火枪的管形火器,“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宋史》没有具体说明“子窠”的质料和形状,但以火药点燃后将“子窠”射出的情形不难推知,“子窠”就是一种原始的弹丸。而突火枪则是一种原始的管形射击火器,它已具备了管形射击火器的三个基本要素:管身、火药和弹丸。这一时期出现的管形火器,是近代枪炮的始祖。

普通兵器的发展

辽宋夏金时期的火器制造技术有不少创新和重要进展,火器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实际作战时,官兵所大量使用的仍然是各种冷兵器。当时的冷兵器种类繁多,样式复杂。如长兵器有长枪、长柄大刀等,短兵器以刀、剑为主,还有蒺藜、蒜头、锏、鞭、棒、椎等杂式兵器。但有些长枪的枪头附近缚上装有火药的纸筒或竹筒,作战时先烧后刺,增强了长枪的攻击力量。许多兵器,工艺精湛,质量很好。如西夏制作的剑非常著名,太平老人《袖中锦》称赞道:契丹鞍、夏国剑等,“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又如西夏人经冷锻而制成的铠甲“瘊子甲”,坚滑光莹,强度性能好,“强弩射之不能入”,是很好的防卫武器。

这一时期的弓弩和抛石机,也有很大的发展。如宋代制造的安在床架上发射的床子弩(二弓床弩、三弓床弩、子弩等),最远可射一千步,少者也能射二百步。又如神臂弓、克敌弓等,射程可达三百余步,“能洞重札,最为利器”。抛石机(时称砲,今作炮),也是当时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不仅用来发射巨石,而且在燃烧性和爆炸性火器出现后,又用来发射体积和重量较大的火器。如《武经总要》列举的抛石机就有十多种,其中最大的可抛射一百斤重的石弹或火器,射程达五十步以外。据记载,金军所用的抛石机也有很多种,如九梢、七梢、五梢、两梢、独梢、旋风炮、撒星炮、虎蹲炮等,虎蹲炮所发石弹,其大如七八斗栲栳,撒星炮可并发数石,都具有很大的威力。金军的攻城器械也很先进有效,如陈规说: “城有敌楼而金人用火炮摧击,城外有壕而金人用洞子填垒,城高数丈金人用天桥鹅车对楼慢道云梯等攻具登城。据其城池之制,可以自谓坚固前古所未有,奈何敌人攻械雄杰亦前古所未有。”以上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辽宋夏金时期兵器制造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