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是幼儿运用绘画工具在纸等材料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表现出可视的、平面形象的活动。它是幼儿喜爱的表达思想与情感。以及与人进行沟通的手段,是幼儿心理世界的真实反映。美术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生理和心理产生独特的影响。因此,我选择在美术中去了解幼儿,通过绘画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了幼儿心理素质,在幼儿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幼儿自主性绘画时要善于激发儿童绘画兴趣,带幼儿参加各类活动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及感性认识,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其审美感受力并注重培养儿童的智力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以往的美术教学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在活动中往往是被动地模仿、这种美术活动方式,忽视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有的幼儿由于怕模仿得不象而不敢下笔。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会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就象案例中的孩子一样,一个是画了几条小鱼就不画了,另外一个则是画满了整张纸,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各自差异,可以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多张范画,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自己选择内容,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选择最简单的内容并大胆下笔,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大胆想象,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孩子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并及时肯定孩子的成绩,帮助孩子一点点地肯定自己,树立自信。这样,幼儿能在这种宽松的活动氛围下,较容易地完成活动内容,体验成功的乐趣。慢慢地,愉快的情绪会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对自身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和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

绘画是幼儿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的视觉语言,是小朋友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提高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儿童画由于其年龄特点具有雅拙、梦幻之美。正如许多美术教育家所总结的,儿童绘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模仿画教学中反复机械的训练、把成人的画法强加给幼儿的做法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使儿童过于依赖教师,从而失去自主性,丧失自我表现的自信心,而且临摹局限了幼儿的思维与想象,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

面对传统教学与新教育理念的挑战,我园经过多年实践,探出了儿童绘画的另一条路——儿童自主性绘画。

二、寻拢喜欢的形象进行涂色绘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本中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就是培养美术兴趣的源泉所在。幸运的母鸡萝丝、淘气的大卫、机灵的小猴、可爱的小兔、幸福的鳄鱼和长颈鹿、色彩斑斓的变色龙……我们可以把这些形象作为小班幼儿涂色练习的美术活动,让小朋友亲手试试不同颜色混合后调出的新颜色,亲身体验色彩的奇妙……在涂色绘画的过程中,满足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回味,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为美术活动的开展准备前期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练习了均匀涂色的技能,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很容易对绘本中的形象产生强烈的美术兴趣。

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启发尤为重要:儿童的思维需要老师激活;想象力需要老师开发;当儿童遇到困惑、难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发挥循循煽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当儿童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时,教师要从不断创新的高度予以启迪,促使其进行再创新;在儿童自发生成的表现中有“鱼目”也有“珍珠”,需要教师高瞻远瞩地明智选择和策划……“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在儿童自主性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儿童自主性绘画的指导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儿童绘画的内在动机。首先教师要明确模仿画教学给幼儿带来的危害,从内心里拼弃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简单,对老师的要求不高(范画——讲解——幼儿作画),而自主性绘画相对对老师要求较高:教师要创设宽松的环境,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根据绘画情况随机灵活地对儿童进行指导,但是自主性绘画是符合幼儿绘画发展规律、符合纲要精神、最能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方法。

在实施自主性绘画时要防止向自由画演变:自由画给幼儿创造了良好宽松的环境,提供了相应的材料,允许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选择、自由表现,给儿童应有的自主权,这是和自主性绘画共有的。但自由画中儿童过于自由,疏忽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儿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是与自主性绘画本质的区别。

孩子们都爱画画,都喜欢画画,但这种“爱”与“喜欢”只停留在浅层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将儿童的浅层兴趣转化为内在动机: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教师可以让儿童用棉签、勺子、瓶子、盖子作画笔,用藕、土豆、萝卜作刻模印章,还可让儿童用吹朔纸、旧挂历、废胶片、碎布盘子等,采用吹、泼、剪、贴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经常表扬那些爱动脑筋、想象力丰富的儿童,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儿童;对儿童奇特、怪异的的想法给予鼓励,而不能叱责;通过故事的、儿歌如《神笔马良》、《春雨的色彩》等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在活动区放置各种绘画材料让儿童在任何时候想画就可以画……儿童的内在动机被激发了,有了浓厚的绘画兴趣,当他想画时他就可以画得很好。

2、要经常带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参与社会生活

丰富其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由于儿童自主性绘画是儿童在老师引导下通过绘画进行自我内心表达的形式,而幼儿自我表达的主要内容是自己的感受、体验、已有的知识经验、本人的情绪情感和意愿及他们所见所闻、联想思考的一些问题等,如果幼儿脑海中没有这些生活经验和感受,光凭老师引导幼儿想象进行绘画,孩子们的画面会是空洞的、没有创意的,所以教师要寻找一切机会带儿童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参与社会生活,还要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但这种活动必须是有计划有安排的,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在活动进行之前,老师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带领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重点让幼儿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老师必须作到心中有数。如在“美丽的春天”活动中,首先可带幼儿到户外去观察花园、草坪,寻找春天的特征,然后带幼儿到植物园去观察春天的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幼儿自己去亲近那些小花、小草,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吹一吹清爽的春风,听 一听燕子的呢喃,看一看蝴蝶的纷飞……在幼儿有了生活经验后再开展“美丽的春天”的绘画活动,孩子们的画便五彩斑斓,内容丰富多彩:有个小朋友画了一幅草地,小草从地底下往上钻,那种不可抵挡的生命的力量表现得非常出色;有个小朋友画了常青树上掉下的叶子和落叶树上刚发的新芽在对话,构思非常奇特。

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就如同儿童脑海中的素材库,素材库中资料越多,儿童创作起来就会越得心应手,画面就会越丰富多彩。

3、教师要善于欣赏评价的作品

并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儿童的审美感受力。绘画是儿童自我表达的方式之一,儿童常用画中的线、形、色等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线条的清淡与浓重、曲折与平直、凝滞与流畅,图形的大与小、圆与尖,布局的稀疏与密集、稳定与倾斜,色彩的明亮与暗淡、冷与暖等都与儿童的内在情感有关。如儿童用明亮的色彩(黄色、红色)流畅的线条表现心中高兴,用暗淡的色彩表现心里不高兴,用黑色、深兰色表现内心紧张。儿童用图画表达的东西远比用语言表达的深入、丰富。儿童自由表现的内容及创造的表现形式,都不是成人能想象和传授的。因此成人要会欣赏幼儿的作品,正确评价儿童的作品,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增强儿童的审美能力,也才能指导儿童绘画。

教师不仅自己会欣赏,还要引导儿童学习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可以是儿童之间作品互赏、互评,也可以进行各种名画欣赏,从不同的层面线条、构图、画面的情节、具体的形象等进行欣赏,从而提高其审美感受力。还可让儿童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并相互讨论他为什么美等。

总之,教师要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儿童创设感知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给予儿童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儿童自觉建立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

4、注重培养儿童的智力技能

所谓“技能”,实际上是由“输入”经过“转换”后再“输出”智力技能的知识,是可操作的知识和能力。智力技能是指将认知能力与操作性知识和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技能。在引导儿童通过参加户外活动、社会生活等形式获得各种感受、体验的原始积累(输入)后,再教儿童将各种经验在头脑中进行转换,然后指导儿童用绘画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输出)。

其中“转换”的过程是教师“授人以渔”的过程。虽然自主性绘画倡导儿童自主选择,自由作画,但是教师必须教给儿童一些绘画所必须的本领,如色彩、多种几何图形、多种实物图形的认识等,帮助儿童把智力技能与所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和变成自己的绘画能力和技巧。此外我们把“分形几何学”引进儿童画的指导中,教给儿童描绘自然物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如用圆形、梯形、长方形、三角形自由组合,表现各种不同的物体,用两个圆形、两个三角形组成一辆汽车,梯形和长方形组成房子等,并把生活中的物体转换成几何形体进行表现。 我们教给儿童的是绘画能力,再指导他们将所掌握的能力与自己特有的儿童绘画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孩子们的画就会得到非常大的发展。